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能人村官”领跑粤农村奔康大道
时间:2009-10-29 13:50:0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编者按   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南粤大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受广大农民拥护,走在了时代前列的“村官”———农村党支部书记。
  他们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立足当地实际,带领广大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埋头苦干,开拓进取,发愤图强,使基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闯出了一条符合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的新路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模式。
  为展示“村官”们的风采,展现我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新成果,从今天起,南方网开辟“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村官’风采录”专栏,分上、中、下三期集中报道全省各地18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敬请垂注。   惠州市西湖村党支部书记方福友   “这个‘贴钱书记’当得值”   在当上村干部之前,方福友乘着党的改革东风办起了自己的公司。
  按农村的老说法,也算是个小小的“财主”。当初村民一致推选他的时候,他自己的公司刚刚上轨道,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家里人也劝他,村里的事情搞好了会有人说你占公家的便宜,好人背个坏名声,要是搞不好又会说你没能力,自己不愁吃不愁穿的,图个什么呢?对此,他有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分心”村里的工作,他的公司每年要损失许多订单,而且6年多来从来没在村里报销过汽车油费、路费、电话费。乡亲们都笑他是“贴钱书记”。光是投资2000多万的“福兴”厂,因为处理村里面的事务,每年生意上的订单利润他少赚的不下100万元。
  方福友还有个外号叫“马哥”,以前只有生意上的朋友这样叫,现在村里村外都叫开了,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大家都“马哥”长“马哥”短的,热情得很。方福友说:“农民的感情是最朴素、最有人情味的,这一声声‘马哥’饱含了乡亲们的重托和期望,大家能亲切地叫我‘马哥’,说明大家已经从心里接受了我、认同了我,那种心情比多赚100万还要高兴!这个‘贴钱书记’当得值!”
  西湖村6年多来的巨大变化,倾注了以方福友为首的两委干部的无数心血,对于得到的回报,方福友的回答非常平淡,但让人听起来却铿锵有力,回响良久……
  面对党和群众的殷殷期望,方福友更是停不下来,在他带领下的西湖村两委班子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该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上,到2006年底前西湖村将完成更大的“三大目标”。第一件是让4个村民小组给村民每人每月分红1000元,目前已有2个村民小组做到;第二件是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200元的“饮茶钱”;第三件是本村户籍子弟小学学杂费全免,从1年级到6年级全部由村委会负担。带着一颗报效乡里的红心,方福友带领西湖群众办实业、做实事,在他的带领下,西湖村正沿着一条康庄大道越走越宽……   佛山市河东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绍芬   “以荣誉为鞭策,化压力为动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生产队记分员、出纳员、自然村的村长、管理区执勤干部,再到村党总支部书记,佛山市河东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绍芬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当好党员的表率。
  “党总支部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总支大会,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这些制度已经成为河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机制。在发展党员方面,刘绍芬同志一直坚持“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断将年富力强、文化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的队伍中来。目前,全村党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4%,35岁以下占24.9%,年轻化、知识化的党员队伍逐渐成型。
  在刘绍芬和其他两委干部的带领下,近年来,河东村党组织以及党员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一届的村民小组换届选举工作中,党员占基层干部人数的33%,占股东代表人数的42%,这一数字充分说明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提高。近年来,一大批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积极分子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种可喜的现象成了河东村党总支近年来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刘绍芬带领两委干部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河东村优越的地理环境,在这片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多年来全村的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经济总收入从1994年的8800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12.6亿元,接近翻了四番,股份分红总额连续5年超过2000万元;2004年村委会一级可支配收入1570万元,村民小组级可支配收入3340万元。
  成绩面前,刘绍芬没有沾沾自喜,他说:“荣誉的取得,我们既感到光荣,又倍感压力,我们必须把这些荣誉作为上级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此为新的起点,把压力转化成动力,更加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梅州市芳心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建祥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新楼房,富裕户,家家奔上致富路。住上楼房娶媳妇,群众感谢党支部”,这是芳心村今日流传的歌谣。
  作为村官,在处理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谢建祥说:“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水灾面前,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日夜巡视在田间,指挥村民清淤排水,并调来抽水机进行排涝,当时,其家里的房子也面临洪水侵袭,有价值几万元的家具需要转移。但他继续留在现场指挥,经过两天一夜的抗洪,终于保住了芳心村大片良田,而其家中不少物品却被水浸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谢建祥严格要求自己,带动了身边的党员干部,芳心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开展党员联系贫困户、特困户“一帮一”活动中,谢建祥带头与本村最穷的徐永云结对,指导徐永云夫妻种茄子、香蕉,引导他们扩大种养规模,发展家庭副业,结果当年收入就达2万元。每个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还清了债务,盖起了小楼,装上了电话,看上了彩电,富起来的村民热心公益事业,成为山村建设的骨干。
  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不辞劳苦到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共集资20多万元回来,建起了一幢功能齐全的幼儿园大楼及活动场所。关心帮助特困群众,特困户郑老伯身患肝腹水,疑似肝癌,家里的经济非常困难,村党支部积极帮助寻找医药费,争取挂钩单位支持,使患病村民得到及时医治,同时,还帮助发展养猪、种植香蕉,使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目前,全村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达到6:4.在省、市、县挂点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投资40万元入股电站,实行保息分红,每年可增加收入4万多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8万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乡贤、乡亲、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他还筹措各项建设资金,先后投入70多万元完成了主村道和主排灌圳建设。筹资近80万元,兴建集党员活动、群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芳心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   江门市东凌村党支部书记夏关锚   “干部不为民办事,不如不当”   夏关锚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党性原则锻炼和理想信念的追求,“当干部不为民办事,不如不当”是经常挂在他嘴边的话。无论在集体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还是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的时候,他都不断自加压力,把工作做好,为民办实事。
  1995年他刚担任江门市东凌村党支部书记,集体拖欠银行债务本息370万元,党员干部和群众一片悲观,认为东凌村永难翻身。但夏关锚坚定心中的理想,毫不气馁,冲劲十足,带领全体干部打了一场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创造了用六个月时间偿还欠款的奇迹。2005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0万元,村民小组经济大幅度增长。这时,一些党员干部有沾沾自喜的现象,而夏关锚并没有满足现状,在2006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村组两级经济再推上台阶,为村民办更多的实事。他常说:“落后赶先进易,先进再先进难,但再难也要再先进。”
  夏关锚习惯有事没事也会经常到村里转转,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村委会有很多“民心工程”都是被他这样细心地观察出来的。2000年的早造收割,天气恶劣,夏关锚惯例到田间检查工作,看见一农户用单车在狭小而泥泞的田路上运稻谷,滑倒3次后才把稻谷运上大路,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萌发改造田间道路的念头。他带领全体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外出考察,形成修筑农田机耕路和水泥排灌渠的初步方案,经党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后,用2年时间投入了70多万元全面修筑农田机耕路和水泥排灌渠。
  夏关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敏锐地抓住兴建新市场的机遇,积极配合镇建委和工商部门在东凌兴建新市场,以优惠价出让土地,并在新市场周围规划经济开发区,利用新市场的辐射效应,使开发区的土地增值,土地投标价最高达1150元每平方米,达到双赢的效果。2005年,村工农业总产值15353万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12万元,村民小组一级经济平均纯收入3.4万元。   揭阳市新坛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辉平   “虚功实做,提高农民素质”   陈辉平,提起他的名字,新坛村的党员、村民都盛赞他是一位雷厉风行、开拓创新、勤奋有为的好村官。
  新坛是普宁市的“城中村”,又是个1万多人的大村,人多地少,历史上一直有“靠圩食圩”的传统,使人避而远之。
  陈辉平上任后,在招商引资时,对新坛人形象不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他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经济建设,必须重塑新坛人的形象。他提出了“虚功实做,提高农民的素质、重塑新坛人形象”的工作思路,一边抓经济建设,一边多方位开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斥资1200万元建成了占地35亩,多功能的紫晖公园,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的优雅场所;投资60多万元建成无线调频台,每天开展定时宣传广播。每年利用各种节日,组织本村群众,举办文艺晚会、联欢会、卡拉OK歌唱赛、企业职工运动会、趣味体育运动会、篮球赛、英歌舞表演、知识竞猜、灯谜、潮乐合奏、太极拳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参与的文娱活动,使群众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又陶冶了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了新坛人健康向上的形象,为新坛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人才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为村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早在1992年他就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规划,把全村分成六个功能区,逐步推进道路、民楼建设,全面配套供水、供电设施。2002年,又提出以全面美化环境为核心,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家园建设十年规划”方案。
  三年来,村集体投付近300万元完成了引水进村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条件;垫付850万元,完成了文竹水路、大德北路、引榕东路等路段的水泥路面建设和路灯配套。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发动,使家园建设活动在群众中形成共识,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涌跃参与,共发动群众捐款400多万元,完成了村内10多条路段的水泥化建设,以及排污、路灯、绿化等配套。现在,新坛的家园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前不久,又举行了新坛生态园奠基典礼。
  目前,新坛被评为揭阳市卫生村居,并被列为揭阳市生态旅游点。2005年12月该村被省爱国卫生运动会授予省级卫生村称号。   湛江市新屋仔村党支部书记黄宗云   “发展特色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所在。“发展特色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康!”黄宗云根据本村的实际,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同时,一炮就打响了花卉品牌。通过发展壮大花卉主导产业,积极改良花卉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带动种植,拉长花卉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
  改良花卉品种。前几年该村以种植棕榈科花卉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品种的市场已日趋饱和,价格亦比初种时下降了近10倍。为此,黄宗云同志自己试种新品种,并将成功经验传授给村民,使得村民及时调整了花卉品种,增加木科花卉面积。据统计,2005年全村改良花卉品种30多个,为群众增加收入近100万元。增加时花种植面积。
  时花,即是受季节影响明显的花卉,它具有种植周期短、风险低、收益快的特点。黄宗云紧紧瞄准市场,积极引导群众增加菊花、玫瑰花等时花的种植面积,村中出现了10亩以上的“玫瑰花专业户”、“菊花专业户”,花卉源源不断地销往珠三角等地,市场销售供不应求。成立花卉销售协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花卉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黄宗云意识到必须建立花卉销售协会,一方面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增加外销型收入;另一方面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组织去应对各种市场纠纷,以解花农的后顾之忧。2005年通过协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拓宽了销售市场,花卉销售供不应求,价格普遍比往年上扬了20%。
此同时,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过程中,黄宗云积极实施“农家乐”计划,通过开发农村第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壮大经济实体,以便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的建设,提升新农村的品位,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消费,以达到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目的。目前作为试点的8户“农家乐”已经基本完工,不日,这8户“农家乐”生态园将可以为各方游客提供食、住、玩“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使游客流连忘返。通过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业,提高了新屋仔的知名度,给新屋仔的花卉销售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使得许多花卉商家慕名前来购花,去年该村的花卉平均价格比往年高出20%。
  据统计,去年,全村种植花卉3000亩,花卉总收入达500多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100多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全村478户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家庭达10%.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