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如此村官
时间:2009-10-29 13:50:1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在笔者所写的很多人大代表中,张庆忠只是很普通的一位,在他身上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感人的点点滴滴,也正是这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村委会主任的为民情怀。 “挣了钱,就要想着做点事。”——他这样说 张庆忠虽只有初中文化,但却是个很有远见的人。1972年,只有22岁的他就和人合股建了商标袋厂,抓住了商机,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紧接着,他又先后办起了造纸厂、脱绒厂、鱼杆布厂,效益都很不错,其中建于2000年的鱼杆布厂年上缴利税达到3万多元。靠着诚信经商的张庆忠,在自己腰包鼓起来的同时,没有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一心想着能为村里办点事。
1983年,他听说村里要建小学,心情十分激动。一直以来,他就把没有上过大学当作自己人生的一个遗憾。如今,机会来了,为能让村里的孩子上学将来有个出息,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他决定挺身而出。最后,由他个人出资大部分,加上村民集资、华北油田资助,共投入十几万元资金建起了学校,当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来,他比谁都高兴。这以后,他又为别的村建小学捐助了1万元钱,还个人捐款4800多元给村里打了一眼浇地井……
他说:“人不能为钱活着,挣了钱,就要想着做点事。” “如此村官,我们服。”——乡亲们这样说 1987年,在乡亲们的热切盼望下,张庆忠开始担任大张家村村委会主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村官”。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张庆忠陷入了深思,最后结合村里的实际,得出“不能一步登天,只能一步步来”的结论。从1989年以来,他和村两委班子一班人,从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加强农网建设入手,克服了重重困难,投资30多万元打了8眼配套齐全的机井,投资15万元打了水井2眼,解决了被百姓称为老大难的“浇水难”和“吃水难”问题。
两大“顽疾”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张家村迎来了新的春天。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在1995年硬化了南北长600米,东西长300米的路面,在1996年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15间标准教室,有力地改善了孩子们上学的环境。在此期间,张庆忠还主动包了几家困难户,为其提供化肥及日常吃用等物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由于成绩突出,从1989年至今,张庆忠6次被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党员。
难怪乡亲们都说:“如此村官,我们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