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镌刻在百姓心中的好“村官”
时间:2009-10-29 13:50:2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湖南省祁东县洪丰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近年来却声名鹊起,成为衡阳市小康示范村,成为祁东第一村。探其奥秘,祁东县委书记蔡敦诚说,洪丰村的巨大变化,关键有一个好支书何祥军。2006年1月12日,何祥军因公殉职,1月24日,中共祁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何祥军同志学习。
  2006年1月12日,是洪丰村村民十分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贴心人、他们的好书记,年仅53岁的何祥军为了群众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洪丰村变压器扩容建设施工工地上,一辆起吊电线杆的吊车,发生机械故障,吊车臂突然断裂,砸向正在指挥施工的党支部书记何祥军。
  噩耗传开,县委、镇委干部和全村老少上千村民自发赶来吊唁。
  出殡的那天清晨,冷雨淅淅。全村400多户村民家家冒着寒冷、顶着风雨赶来为他们的何书记送行。
  “何书记是个好干部呀!”73岁的老党员彭代安自荐为何祥军写悼词。黄花菜种植大户彭支援要求为何书记扶柩,他强忍泪水,说:“如今我种菜受了益,想感谢他却来不及了,让我送他最后一程吧。”
  一名普通的“村官”,为何牵动着这么多人的心?走近洪丰村,我们领会了洪丰村群众发自肺腑的评价:“他就是祁东的焦裕禄!”

他呕心沥血,只为圆一个富民兴村的梦

  “何书记是我们洪丰村的好儿子。”洪丰村群众个个这样说。
  何祥军生于洪丰,长于洪丰,1977年复员回村担任民兵营长、村党支部副书记,1999年3月当选村主任,2002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摆在这位村支书面前的现实是:村级收入一年不足1万余元,村民主要收入是以打工和种稻为主,勉强维持温饱。面对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滚滚春潮,看着村民盼望致富的热切集虑神情,血气方刚的何祥军暗下决心:不让洪丰兴旺起来,不使群众富裕起来,我就对不起父老乡亲。
  洪丰村地处城郊一隅,有交通优势,但也有社情民意复杂、治安差的劣势。何祥军面对这一状况,他通过仔细调查研究,和村两委一班人集思广益,在县委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很快把思维聚焦在“农业稳村、工业兴村”上,这一年,县委确定在洪桥镇建设万亩无公害黄花菜基地,洪丰村有485亩稻田要调整种植黄花菜,工作难度非常大。何祥军和村“两委”成员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农户们改种黄花菜。半个月过去了,工作并没有起色,何祥军心急如焚。“找一个有经济实力的人大面积种植黄花菜。”何祥军想通过树立承包大户带动全村。第8组的彭支援很有头脑,办了一家手套厂和一家皮鞋厂,正准备建设铸造厂,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很大。何祥军一连几天缠住彭支援,劝他承包种植黄花菜。彭支援十多年没摸过锄头了,又有企业要管理,不想种黄花菜。但又怕何书记软磨硬泡,便出了个难题,要求将权属3个组16户村民的60多亩田调整到一起,想让何祥军知难而退。谁知道,何祥军通过几天几夜反复做工作,把60多亩稻田都调了出来 。村民们听说彭支援都种黄花菜,便纷纷跟着种了起来。如今种植的黄花菜有了收益,一亩田有4000多块的收入。彭支援年纯收入就有三四万元,仅此一项就使群众年增收190多万元,人均增收1300多元。
  在何祥军牺牲的日子里,5组靠种植大棚蔬菜发了家的彭期林每晚都自发的去为何书记守灵。“是何书记帮助了我,我是沾了何书记的光。”四年前,彭期林一家三口种着几亩田,没有技术,一年3000元的收入不到,想糊口都勉强。2002年,彭期林看人家种西瓜赚了钱,也跟着在地里种上了西瓜。谁知,瓜种选的不纯,到了收获的季节,人家是大把大把地赚钱,他却亏了血本。第二年,又怕吃亏,拿不定主意时,何书记不仅给他送来了买种子、化肥和薄膜的资金,还帮他联系农资部门购买了优质品种,请来专家给他传授技术。2003年,彭期林获得了丰收。在何祥军的引导下,彭期林2004年扩大了种植规模,并种上了大棚蔬菜。2004年5月,彭期林大棚里的几千斤丝瓜眼看就可收获上市了。可是这天晚上10点多,天空突然下起了磅礴大雨,刮起了少见的大风。如果大棚里的丝瓜被刮倒,浸泡在水中,几个月的辛苦将付诸东流。关键时刻,何祥军顶着雨伞,打着电筒,深一脚,浅一脚,雨如鞭子般的抽打着身子,狭窄的田埂寸步难行,何祥军不时摔倒到水中、田埂下,头皮碰破,鲜血直流,当他来到彭期林的蔬菜大棚时,简直成了泥人血人。彭期林感动得紧紧握住他的手:“我没想到,下这么大的雨、刮这么大的风,天又这么黑,你还来帮忙”!
  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现在全村形成了黄花、花卉苗木、反季蔬菜、水果四大种植支柱产业。另一方面,何祥军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县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福、佳艺、宏蔚等13家民营企业先后在洪丰落户。在何祥军的带领下,洪丰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村民的生活富裕了,村里家家户户都看上了彩电,还有几十户人家买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

他情浓于血,一颗亲民爱民的心始终那么滚烫

  何祥军家有年迈的老母,还有患病的妻子,家境并不宽裕,为节衣缩食,难得置一件新衣,但他为老百姓办事却常常慷慨解囊。2001年,村里修建村级公路,资金短缺,他把自家准备装修房屋的2000元捐给了集体。2005年10月,为了感谢关心和支持洪丰村变压器扩容建设工程的友好单位,何祥军自己掏钱请客。
  何祥军始终把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洪丰村农网改造、整修渠道、架设自来水和变压器扩容建设工程中,何祥军为了节省集体开支,他带头搬石头、抬电线杆、扛水管,他专挑最累、最脏、最危险的事干,为村干部和党员们做榜样。
  1995年6月的一天,何祥军正在帮兄长建房,发现8岁的小孩彭志新被路边断落的电线击倒在地。冒着危险把已经休克的小孩拖到安全区,并急忙给小志新做人工呼吸,从死神手中救回了小孩。
  清明节前后是山火多发的时候。2004年4月5日,洪丰村的山林多处发生火灾。何祥军分别组织了几支救火队救火。自己领着人赶往火势最大的大子皂地段,通过4个多小时的搏斗终于将火扑灭。何祥军刚想喘口气,却发现相邻的新丰村山头浓烟滚滚。何祥军拖着疲惫的双腿就要去帮忙,有村民拦着他说:“何书记,那是新丰村的山,他们有人在救火,再说你哪有力气呀?”。何祥军扒开他,说:“救火还要分你的村我的村?让火烧了相邻的晓云庵林场,国家就损失大了。”何祥军催促救火队往新丰村起火的山岭赶。赶到现场,何祥军看到火势太大,便组织村民们砍防火带。何祥军挥舞着手中的刀,想尽快砍出防火带。却不知山风转向,火势拉开,村民们已经被大火逼到了外围,火场中仅剩下他一人。也许是太疲劳了,也许是被大火烤晕了,何祥军只忙着低头砍树,没发现危机袭来。赶来的另一队增援人员听说何书记还在火场中心,马上组织人冲进火场,将何祥军推了出来。这时,人们发现何祥军的头发、眉毛和裤腿烧焦了,有人立即递上一大壶水,何祥军捧着水一饮而光,他抹了一把挂在嘴角的水滴,环视了四周,见大火仍未扑灭,边向群众呼喊:“赶快砍一条防火带”,边拖着疲乏的身体钻向火海中……大火扑灭了,新丰村的群众激动得纷纷围着何书记道谢。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何祥军共为村集体和群众排忧解难179起。

他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翻开洪丰村村委会计彭东元的帐本,何祥军担任村干部多年从没有在村里乱报过一分钱帐。甚至那些上县里、镇里开会应该报销的,他也没有报过。2004年6月,他到长沙参加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表彰会,为节省经费,第二天下午一散会便搭上了回程的车。那两天会议旅差费只花了180元,但他没向村集体报一分钱。
  洪丰村以前有个陋习,凡是村组干部开会,必定要就餐。何祥军上任后,取消了会议餐,做到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现在洪丰村做到村级财务每季度公布一次,村里开支超过100元需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这样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每年仅此一项节省开支2万多元。村委办公室以前有台电话,每年的电话费要1500元,为这村民们反映很强烈,何祥军关停了这台电话,自己带头掏钱购买了手机,购买手机和使用手机的费用他没找村里报过一分钱。
  何祥军常说:"群众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何祥军总是千方百计去关心那些困难的群众。第10组的56岁的孤寡老人屈安生生活困难,何祥军为他积极奔走,在入冬前将筹来的粮食和被褥送到他家去。第3组的彭言春,丈夫早逝,3个儿女都在读书,何祥军组织村干部去慰问,自已还拿出300元支助他们。
  28年如一日,何祥军对村民是如此的宽厚、仁爱,但对于他的亲人始终有一种沉重的愧疚感。他对家中的照料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他欠他家人的也实在太多太多了。2004年5月的一天,年迈的母亲滑倒到水井边摔断了手。当时正是村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许多工作离不开他。怎么办呢?何祥军一咬牙,吩咐邻居帮他把老母送到了医院。直到全村产业调整的大方案定下来后,他才拖着万分疲惫的身躯,深夜时分回到娘的病床前时,望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由鼻子一酸,泪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在娘的病床前,紧紧拉着母亲的手,哽咽道:“娘,儿对不起您老人家……”母亲艰难的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道:“儿啊,娘知道你是放不下村里的事,抽不开身,娘不怪你,可你也要多保重啊……”说完,母亲缓缓地流出了两行浑浊的老泪,抚摸着老母虚弱的身子,何祥军的眼角也不禁痒痒的……
  何祥军真心为驻村企业排忧解难,为他们的生产和发展创造舒适环境。宏泰家具厂有职工受伤,与厂方发生纠纷,何祥军赶了去;洪丰椅子厂电表没装到户,何祥军积极为这厂的广西“老板”协调关系。在何祥军的精心呵护下,村里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发展到9个,为本村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何祥军总是千方百计去为村民谋利益、为全村求发展。20多年来他为村民办的好事、实事谁也数不尽:他筹资60多万元,使全村群众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让80%的村民使用了冲水式厕所。
  他筹资30多万元,兴建了村办公大楼,实现了村级办公规范化。
  他筹资8万多元,为洪丰中学扩建了教学大楼。
  他筹资10多万元,修通了全村11个组9条村级公路共11公里,结束了洪丰村村组不通公路的历史。
  他筹资35万元,修好了和硬化了5口山塘,新修了2850米的高标准渠道,提高了全村的抗旱防涝能力。
  他让全村95%的村民住上了红砖小洋楼,村容村貌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何祥军的汗水为村集体挣来了许多荣誉。连续3年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党支部,2003年被市委授予“创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和“小康示范村”称号,2004年被省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称号,近日又被推荐为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示范村”。
  青山作证,苍天可鉴,为了洪丰村的老百姓,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何祥军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的贡献着他的光和热,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