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村官马玉田
时间:2009-10-29 13:50:3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山西阳泉郊区有个旧街乡,旧街乡有个枣园村,枣园村有个马玉田,40多岁,不笑不开口,说话土得掉渣。群众眼中,老马是个能人,干啥总能想出个道道,当村支部书记几年,枣园村“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亲戚眼中,老马面善是假,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老伴眼中,老马是个憨人,“自从当上了村干部,做事不分个里外,贴钱贴东西。”
枣园村176户,658口人散落在山沟和向阳的山坡上。枣园村山好水好空气好,然而在1997年前,却是个“吃水村外挑、过河没有桥、工资打白条”的穷村子。这一年,马玉田开始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说马玉田是能人不假。在枣园村,马玉田是有名的富裕户,一人养80头猪,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党员群众推选马玉田当村干部,老伴坚决反对。乡领导和老马谈话说“你是个老党员,你富了,其他人还很穷,你吃馒头,别人吃窝头,你吃得下?”老马无话,事情就定了下来。
马玉田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带领村民上山栽树,村前村后,沟沟岔岔。村民不理解,“树能当饭吃?”,老马做工作,“种树是长远效应,枣园村要发展,要考虑长远”。为了调动村民种树的积极性,老马把自己的80头猪兑现给村民。老伴和他急,“借名是当了个头头,我看是抓了你个大头。”
树种上了,猪也没了,但老马觉得值,他收获的是群众的信任。
种树是好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何才能让群众的腰包尽快鼓起来,老马又把心思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发展蔬菜大棚种植。
开始时说什么风凉话的都有。种大棚的地规划好了,调地却调不成,急得马玉田嘴上起了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发展了10个大棚,种植番茄、黄瓜等。这一年春节过后,枣园村的蔬菜开始上市,种菜的人狠赚了一把,细细算了一下,一亩地收入了3000多元,没有种的人后悔得直跺脚。第二年,许多人都主动报名发展大棚。到现在,村里的大棚已发展到88个。
大棚发展起来后,村里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聘请科技人员上门辅导,技术培训,产前、产后一条龙服务。如今,村里的蔬菜大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种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名称为“裕田牌”西红柿、西葫芦、芹菜、结球甘蓝,年生产无公害蔬菜50万公斤左右。仅大棚蔬菜一项,枣园村人均增收600多元。
卖“牌子”卖富了枣园人,58岁的蔺命寿告诉记者,1999年儿子结婚、女儿考上了大学,都是花钱的买卖,种了一亩大棚,一年收入5000多元,“手里有花的,出门有夸的,外村人都羡慕呢”!
关闭】【顶部
上一篇:村官老徐
下一篇:好村官——卢兴安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