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小“村官”大“桥梁”
时间:2009-10-29 13:50:3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孟丽
  听到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60岁农民十年前分了一块荒山。去年秋天,临近地方要修高速公路,沙子值钱了,山上开了沙场,“村官”却把沙场又承包给了别人。有严重肺气肿病的农民,一步三喘去找“村官”论理,“村官”却蛮横地说,我说是谁的就是谁的,给你一千块钱,不服愿上哪儿告上哪儿告去!六旬老农趴在荒山大哭。
  在辽宁还有一位被农民誉为“为百姓活着”的“村官”———凤城市陶李村党支部书记李茂丰。他三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把陶李村由贫穷山村发展成为全国“板栗第一村”,村里几乎家家住上了新房,一多半人家有农用车、摩托车和轿车,50多户存款达到了6位数,人均收入超过万元。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李茂丰的收入最低,房子最破,家里惟一值钱的是一台彩电,还是省政府奖给他的。他把一次次致富的机会都让给了群众。在陶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村民们纷纷捎话给党员代表,“就写一个名字,李茂丰”———这个“村官”赢得了农民真心的爱戴。
  同是“村官”,两种形象。
  应该说,眼下,绝大多数“村官”是为大伙干实事、得民心的。但也确有一些“村官”,不是为民造福,而是伤害农民感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有的人横行乡里,视村民如奴仆,在他的“领地”里,任何党的政策抵不过由他“最终解释权”演绎成的土政策;有的利用手中权力,非法占有集体资产,小小村级“财政”,贪污挪用巨款屡见不鲜;有的无视群众疾苦,大肆挥霍公款,贫困村举债建高档办公楼者有之,配小汽车有之,以考察学习为名游山玩水者有之;有的既无致富激情,又无致富高招,作风漂浮,不干实事,“东邻西舍”早已砖瓦房、小洋楼,而这里依旧是茅房草舍,农民当然怨声载道。
  近年来,我们对各级“官员”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而有的地方对“村官”的管理,确实存在缺失,对“村官”带来“民怨”的危害估计不足,客观上纵容了个别“村官”的胡作非为。一些地方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开展得也不深入,甚至流于形式,导致了村官腐败及由此产生的群众不满情绪增加。
  “村官”不是官,可在农民眼里,他们的行为就代表党和政府,农民就是通过“村官”来感受党和政府的。“村官”是连接和融洽党群关系的桥梁,直接关乎农村的和谐稳定和改革发展。据统计,全国“村官”有84万之多,在党和农民的关系中,“村官”的素质如何,极其重要。
  树立好的典型,惩戒害群之马。真的应该针对“村官”们进行一次集中的教育整顿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