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不是官,在现行干部序列中根本找不到;村官官又不小,因为管的事多,全村动不动上千人,吃喝拉撒睡啥事都管得着,而且是直接管,这在村民看来就是最大的官。
因为上承乡镇一级党委政府,下辖一村男女老少,村官的重要性自不待说。怎样当好村官,每位干过村官或现任村官的,会各有各的体会,不会有统一答案。杨寨镇金马村支书兼主任吴贻勤至今已干了7年村官,他说要干好村官必须具备三条:一是肯干事,二是心换心,三是无私心。
“群众选上你,让你干啥?就是让你替大家伙做事儿。因此‘肯干事’应该列为第一条。”
吴贻勤一边说,一边数划自己的实践。1999年村委换届,他当选村主任,当时村内几家企业因为入股、退股的事儿,闹得像开了的锅。企业上的事很快又波及到村内的群众。到村委上访的,要求主持公道解决问题的,一拨连一拨,一天到头让人没个喘息的时候。尽快理出头绪,平息群众情绪,成了吴贻勤要做的头等大事。也不管白天黑夜上班下班了,啥法子也想了使了,最终,他和村两委兼顾多方利害,制定出了逐年退款还款计划,使此事终于得到平息。稍后他又引资将村里闲置的琉璃瓦厂利用起来,不久再引来一家企业,村里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到现在每年已经有200来万的收入。村里条件稍好,他就琢磨着干事儿。先是盖了6座住宅楼,加上村里原先有的,800多户人家除了极少数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外,全部住上了楼房。村里还专门建了老年公寓,全村实现了集体供暖。后又整修了村内道路,全是高标准,不仅硬化绿化,还统一安装了路灯、消防栓。再是建起15亩地的小公园,草树场亭应有尽有。
“心换心就是领导要颠倒个位置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群众来找了,就会想着法儿为他们办事儿、解难题,村干部的热心就一定能换取群众的信赖之心。”一村近3000口人,啥事没有?群众来找了,就说明群众信得过,没有理由推托。村里80多岁的韩福祥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找到村委会,说是真的没法过了。吴贻勤了解到他全家6口人几乎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便一方面承认村里关心不够,一方面上报镇民政部门,不几天镇上为老人送去了1000元救济,村里的捐款也及时送到了老人家中。
“要是光想着自己,这村干部你干脆别当。你想,心里光有自己,没有群众,是便宜先抱住不放,群众能买你的账?”吴贻勤说,他们班子只有3个人,工资每月1700元。这在别的乡镇可能不算少,但在杨寨一年两万来元的收入真的令人笑话。“但能嫌钱少不干,辜负了大伙的期望?钱没有多,向前看咱不如人家,但向后看还有一大群人不如咱,再说人还能光为钱活着?”
“我觉得三条都做到了,群众自然会拥护你,你振臂一呼,保险群众会一起响应,这样村干部不就好干了?”采访临结束,吴贻勤算是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