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河南省鹤壁大学生村官带富作用日益显现
时间:2010-12-20 10:25:55来源:作者:马志成

“村里又办了啥好致富项目”已成为我市“大学生村官”相互打招呼时的常用语。据统计,我市“大学生村官”共创办致富项目810个,其中商业经营项目281个,学校、幼儿园39所,养殖场293个,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年产值12.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3万个,带动900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大学生村官”创办的致富项目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


  针对村里群众找项目难、筹资金难、学技术难等实际困难,已找到创业门路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创办合作社、行业协会或者加盟、招工等形式,带富作用正在显现。


  为村民提供致富好项目


  郭富到淇县桥盟乡关庄村当“大学生村官”前,本地村民主要以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2005年,郭富到村里当“村官”后,先后到山东寿光、陕西西安等地考察蔬菜种植项目,建起了10个利用地温控制的环保节能型塑料大棚,引导村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现在村里200多名农民专业从事蔬菜的生产与销售,关庄村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专业村。村里还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关庄村现有蛋鸡养殖户40余户,肉猪养殖户60余户,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郭富也因此被市里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


  地少人多、村民生活较为艰苦的淇滨区大河涧乡洪峪村,近几年上百户村民靠种植食用菌致了富。2007年,洪峪村村“两委”从河北引进了白色金针菇种植项目,但村民们一怕不懂种植技术,二怕市场销售难,无一响应。眼看项目就要流产,关键时刻,刚刚应聘上“村官”岗位的李振华主动请缨,上了一个投料3吨的金针菇大棚,进行示范种植,当年就赢利5000多元。他的成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第二年,16户村民上了这个项目,纷纷种起了食用菌。现在放眼望去,昔日靠天吃饭的洪峪村如今已是大棚满地,菌菇飘香。为了把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村里还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协会,建起了食用菌加工厂,通过精深加工和品牌经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消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据市委组织部统计,我市“大学生村官”创办的致富项目中,大多为涉农项目,这些涉农项目启动资金少,大多采用“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风险较小,农民参与积极性高,带动力非常强。


  帮村民筹集启动资金


  针对村民“筹资难”问题,浚县小河镇“大学生村官”郑良庆组织村里的养殖户成立了养殖协会,自己垫资50多万元为20多户农民建鸡舍、购鸡苗、买饲料,调动群众积极性,带动了全村100多户群众发展养殖业。


  淇滨区大赉店镇田辛庄村“大学生村官”李海宽针对肉鸡养殖风险高,资金投入大,部分养殖户资金困难的问题,到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银行协调贷款,共为养鸡户争取贷款近40万元。在他的帮助下,村内20多户群众先后建起养鸡场,肉鸡存栏量达30余万只,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200元。


  浚县小河镇张刘庄村的“大学生村官”张跃民,当“村官”3年来,先后拿出26万元扶持31户村民。他还向村民公开承诺,凡是村民养猪,他的鹤壁市跃民牧业有限公司保证做到赊销猪崽儿、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村民们还可以免费利用公司的猪粪、沼渣当肥料。


  基层的老百姓最实在,也最讲求实际,谁能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谁能够给他们增加现金收入,他们就支持谁、拥护谁。“大学生村官”通过带富群众,找到了支持,得到了拥护。


  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


  浚县善堂镇寨里村“大学生村官”单忠坤在自己开设的防盗门厂里开设了钢材加工、电焊、油漆3个培训班,培训费、资料费全免。培训班的开设使全村100余名群众掌握了电焊、油漆等手艺,52名愿意留在厂里工作的学员全部被安排到了厂里。


  办培训班、安置群众到自己的厂里工作只是为一小部分群众找到了就业门路,怎样才能让更多的群众都富起来呢?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全村群众发展的项目,单忠坤从网络上了解到山东寿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带领群众盖起了温室大棚开始种蔬菜。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已发展蔬菜大棚60多个,新增个体工商户20多家,建立预制板厂3家、饲料加工厂1家,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200多人,还有十几名村民被其他村聘为技术员,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00元左右,寨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村。


  罗曼蛋种鸡产量高,养殖技术要求也高。郑州牧专毕业的淇县高村镇石河岸村“大学生村官”申利洲,努力攻克种鸡养殖关,成立了拥有种鸡1万套、孵化设备20多台、年孵化苗鸡能力达600万只的华豫牧业有限公司。然后积极组织全县蛋鸡饲养能手成立了淇县蛋鸡养殖协会,自筹资金建立了一个可容纳60人食宿的蛋鸡养殖培训学校,通过培训,发展会员150余人,使该县的蛋鸡养殖户发展到了759户,养殖量达120万只。


  无论举办培训班,让村民有一技之长外出找工作,还是为有致富项目的村民们提供技术支撑,他们都是在实现当选“村官”时的诺言:帮助老百姓致富。


  修路打井,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毕业于黄河科技大学的靳利现,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工作了七年,已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成长为浚县新镇镇长屯村党支部书记、资产5000多万元的农民企业家。


  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改变长屯村的落后面貌,靳利现先后筹措资金70多万元,铺修水泥路5000米,把村内所有街巷全部硬化,并对主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他还积极争取国家人畜安全饮水项目,打深水井,把供水管铺到家家户户,让群众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题后,他又投入20余万元,对村内农用线路进行改造,解决了群众的“用电难”。


  靳利现还筹资两万多元,在村里建设标准化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举办农民运动会、戏迷擂台赛,让村民忙时有活干、有钱赚,闲时有活动、有乐趣。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正在转化为集体的财富,引导着更多的村民投身到创业中,变小富为大富,变小业为大业。(鹤壁日报记者 王利英)
 

相关专题推荐

大学生村官学农技—特种动物养殖技术专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