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柳编大师”的柳编艺术人生路
时间:2011-01-10 14:00:42来源:作者:

他,出生在素有“中国杞柳之乡”的沭河岸边,从小就与白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十年不辍的努力,成就了他的柳编艺术梦;

 

20101119

全县柳编联盟座谈会上,他被县柳编商会聘为特约柳编设计师。

 

他叫杨进帮——山东省临沭县柳编商会特约柳编设计师。他在柳编领域里摸爬滚打探索了几十年,潜心研究柳编艺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出生在柳编之乡,注定了我与柳编有缘,我的青春和事业都是在为了柳编的创造和创新,今后我还将义无反顾地沿着柳编艺术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柳编艺术的天地里,杨进帮辛勤耕耘,执着追求,倾洒出了一腔心血,也收获串串硕果。19885月设计创作的《柳编花篮》获“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百花奖”198912月设计创作《柳编灯笼》获“全国首届民间名艺人”佳品奖;199012月被评为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柳制品设计创新先进工作者”;19914月设计创作《沭河牌柳制品》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29月获山东省林业厅“编织柳良种选育”三等奖;19933月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074月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草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4月获“临沂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称号;200810月设计创作《柳编鱼》获“山东省首届工艺美术精品”三等奖;20095月被推选为第三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20106月设计创作《福禄吉祥、鱼跃龙门》等一系列作品,被《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收藏陈列。

 

成就柳编艺术梦

 

杨进帮,1954年出生在沭河岸边的柳编之乡。受街坊邻居编小筐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就喜爱上柳编艺术。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手中的柳条编织出各种各样的小筐小篓,各种鱼虫花鸟。抱着这个美好的梦想,1973年他进入临沭县工艺美术厂工作担任草柳编织设计员,由于成绩突出,1983年被选送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深造,学习“编织设计”,从那时起,开阔了他的眼界、提高了他设计创作水平,自己编织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多年来,杨进帮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到编织户去观看研究,并对其编织户编织的柳编进行改进加工。在不断地研究创作中,积极创作柳编花样。他不仅仅将柳编产品看做普通的产品,而是力求柳编产品的艺术价值。在一次一次的反复改进和创作中,1988年设计创作的《柳编花篮》,获“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百花奖”;1991年设计创作的《沭河牌柳制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获得银奖。

 

创新艺术出精品

 

他一心将自己的事业献给了柳编艺术,潜心研究草柳编织艺术,一如继往地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造型、新编法、新用途,以“五新”为设计理念,以“艺术”为创作追求,先后对木、藤、蔺草、竹、玉米皮、皎瓜草、蒲草、龙桑、龙须柳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出柳、草、竹、藤、木等及其混编产品1000多种,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引领着产品的发展潮流。1994年设计创作的“水果系列”产品,以其色泽艳丽逼真化、造型独特具像化、编织技法艺术化、装饰实用一体化为特色,在广州交易会上,样品入选率、订货成交额都名列全省前茅。所设计出的新产品被外商争相订购,至今畅销不衰。

 

历史的长河奔流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低碳”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柳编制品的要求不单单局限在花样、简洁、实用上,更看重的是环保。为确保柳编制品跟上潮流,适应环境,开拓更好的市场,以柳条天然无公害为特长,以浓郁清香为亮点,以低炭环保为优势,为迎合人们的这一心理,杨进帮以工艺精湛为追求,设计创作了艺术性很高、观赏性很强的高档工艺品《柳编鱼、柳编花瓶、柳编壶》,参加了2008年“山东省首届工艺美术精品” 展,其中《柳编鱼》获得全省唯一“编织类”三等奖,真正展现了柳条的天然材质和编织技艺的最高价值。

 

奉命为“特展”搞创作

 

2010年临沭县政府在郑山街道筹建了中国第一家柳编文化艺术馆,有关领导特意委托杨进帮搞“特展”创作。在得到这个重托时,正是严冬腊月,为了创作出好的柳编艺术作品,他走访了柳编多家知名企业和柳编技术手,查阅了十几种工具书,搜集了大量的柳编图片和能编织的寓意新颖的柳编作品。

 

时间的发条始终上的得紧紧的,不让自己有片刻的空闲时间。他本不喜欢喝茶叶水,但为了提神,每到夜晚瞌睡的时候就喝上一杯。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独自一人,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为中国柳编艺术馆设计创作了“福禄吉祥、鱼跃龙门”等一系列作品,被《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收藏陈列,得到了同行业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除了把柳编作为一种艺术追求,他更想把柳编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永远保留下去。回顾几十年的编织艺术历程,瞻望飞速发展的社会,他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新,不断地开拓进取、研究编法、提高技艺。虽然经历了企业破产、长期下岗之虞,但他对草柳编织艺术的研究,依然情有独钟;虽现己步入老年,现在仍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如今,他正在起草撰写《柳编工艺流程》。

 

艺术之路漫长而艰辛,相信他多年所励之志,必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艺术人生。(陈谦 张东军)

 

 

 

通联:临沭县柳编商会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