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大学生村官杨爱民:用激情浇灌农村幸福之花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毅
核心提示: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只要每天能为村民做点什么,哪怕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用激情浇灌农村幸福之花 
  --记丰城市大学生村官杨爱民


  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赵明 通讯员刘安)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毅然放弃在城市里轻松安稳的教书职业,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因为他相信,农村是一片广阔地土地,在农村这块热土上,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是丰城市小港镇路口村书记助理--杨爱民。
  说起这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村官”,村里的老老少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年多来,他在维护社会和谐、助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致富上下足了功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的别样风采。
  金牌调解,调出农村大和谐
  小港镇是丰城市东北大门,与南昌县毗邻,村民居住集中、思维活跃、民风剽悍、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和维稳工作的一块“心病”。
  2011年10月,受省司法厅和省电视台联合打造的《金牌调解》节目启发,镇党委决定在镇综治办打造“金牌调解室”,并拟在两个村试点后再在全镇各村推广。得知此消息后,杨爱民积极向镇领导要求在自己所任职的村委会先行试点。
  为了完成镇党委交办的试点任务,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笔记本,走家串户,找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以及德高望重的村民谈心,向他们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村里的“金牌调解室”总算办起来了。“金牌调解室”有主持人1名、调解员2名、嘉宾4-6名,除主持人由村治保主任担任外,其他都是在村里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有一定的表达、分析及调解问题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退休老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就召集调解员在调解室依法依规、入情入理地进行调解;对一般的邻里和家庭矛盾,则安排调解员上门服务,进行调解。截止目前,该村“金牌调解室”已调处矛盾纠纷26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征地拆迁,助推经济大发展
  2011年11月,丰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丰洛铁路以东区域建设总占地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该村在规划范围之列。为了及时完成征地工作任务,推进商贸物流区建设,他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学懂学透征地拆迁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到政策心中有数,群众疑问能解。
  刚一开始,村民抵触情绪比较大,对待干部如同敌人一般,有时候连家门都进不去。面对这种情况,他并没有消沉,在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连夜起草了一份《告村民书》,详细说明了建商贸物流园区的好处、征地补偿标准、就业安置政策等,挨家挨户发放给村民。碰到没在家的,从门缝里塞进去;碰到不认识字的老人,他细心地读给他听;村民不明白的,他给予耐心地讲解。
  该村村“两委”就征地工作也曾多次开会研究,每次都因意见不一,无果而终。面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个人想法:一是严把握政策不放松,严格按规定的补偿标准对村民进行补偿。二是 “两委”班子要带头,并做好亲属和家族的思想工作。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天就由村“两委”干部带头签字领取补偿款,之后,全村村民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领取补偿款,提前半个月完成了征地任务,无一村民因征地不满而上访。
  牵线搭桥,解决就业大致富
  由于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该村村民一下子都成了失地农民,帮助村民就业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为破解村民就业难题,他想出了“化整为零,抱团经营”办法。
  首先是根据意愿“化整为零”。先后联系新海洋、真龙电源、金昇宏(江西)电子、恒兴源化等17家离村较近的企业到村招工,同时在村部设立就业代办点,定期公示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村民就业创造便利。村民李小泉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这个代办点,找工作不用出门了,只要在村部小杨那里登记一下,两三天就会通知面试或上班了,真的是非常方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再是整合人才“抱团经营”。路口村是一个人口大村,大多村民都有一项手艺,有些是木工,有些是水泥工,有些是水电工……以往都是各干各的,哪里有事就去哪里,经常都是做两天歇三天,一年下来赚不到什么钱。为了提高提高了村民的竞争力,增加村民收入,他利用夜晚时间,上门找村民谈心,了解村民的干活情况,萌生了组建“装修服务队”的想法。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个月的筹划,村里的第一支装修服务队总算成立了。村民李元保笑呵呵地说:“自从加入了装修服务队,活比原来多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没活干了,以前都是自己到处找活干,现在是活找上门,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截止目前,该村共有这样的装修服务队19个, 95%以上有手艺的村民都加入了“装修服务队”。
  如今的路口村,村容村貌整洁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打牌赌博的少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博乐装修队”的队长李华明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村里妇女整天就是家里打麻将,经常回来就听到吵架,自从成立了装修队,男人做大工、女人做小工,不但收入增加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只要每天能为村民做点什么,哪怕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杨爱民在村官日记中写到的一句话,这也是他无悔选择农村的决心,他用自己的点滴真情,树立了新时期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光辉形象。

  (中共丰城市委组织部供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