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农闲时节,然而在尉氏县永兴镇东范庄村一片上百亩的红薯种植基地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面:该村大学生村官范军华正和村民们一起将红薯装车、运送,忙得不亦乐乎。他带领村民种植红薯,加工淀粉、粉条,逐步走上一条致富的康庄大道,让自己的青春在田野里绽放光芒。
2008年年底,范军华了解到,种植红薯、加工粉条是永兴镇的一项农业产业发展传统,然而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加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收益也不理想。为了改变现状、带动农户种植、促进农民致富,范军华和该村合作社及当地企业一起投资28.5万元购置加工红薯淀粉、粉条的设备。“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一亩地也就收成2000元,但种植红薯,一亩地一个季节就能收入4000元左右。”范军华告诉记者。
该村合作社和当地企业雇用了当地不少闲置在家的农民,每天采摘红薯叶、刨红薯、装车运输,每天能赚60元~9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百姓致富、企业创收、百姓企业双赢互惠。
11月8日,在红薯淀粉、粉条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红薯在生产线上经过清洗、破碎、压榨、过滤、沉淀、脱水等程序,形成淀粉,然后再进行粉条深加工。范军华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环保饮食理念的逐步提高,纯红薯淀粉、粉条必将会因为质量上乘而备受青睐。
如今,极具经营头脑的范军华又和该村合作社及当地企业一起为深加工产品申请了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创更高的效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