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大学生“村官”杨圣伟:我和新农村一同成长
时间:2013-03-11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刘毅

  我叫杨圣伟,今年24岁,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金融和工商管理专业。2008年6月,我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首届大学生村官考试,经过层层选拔,被分配到湖北省远安县茅坪场镇福河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次抉择。十年寒窗苦,同挤独木桥。在这独木桥上与千军万马赛跑,我是一位胜利者;大学毕业,是我人生的又一次抉择。当代大学生们都把目光瞄准在繁华都市、高薪企业,追求都市“白领”的现代生活。而我,大学毕业后,却选择了做一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官”。选择到农村做“村官”,对于我来说也不是一直风调雨顺。面对农村的艰苦的环境,起初,我也有过失落仿徨,有过孤单无助。但经过农村一年多的磨砺,是农村这所我的“第二大学”,把我由一个处事急躁冲动、待人接物鲁莽的青涩小生,培养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认可、百姓群众喜欢、处事成熟稳重的“村官”。每当我的农村工作、学习、生活像“电视剧”一样在脑海里回放后,我青春无悔!我选择无悔!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无悔!起初的那些失落仿徨、孤单无助,丰富了我的阅历,厚重了我的人生。

  珍惜机遇,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要虚心学习、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要下得去、稳得住。”这是省委罗书记在去年暑期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上,对我们讲的一席话,我始终铭刻在心。

  开展农村工作首先要把自己融入农村,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刚进农村,我依然没有摆脱象牙塔里的书生气,认为自己学的知识在这里肯定受用,再加上自己平时也还比较关心时事,我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做好村里所有的事情。

  一次我在村里值班,有位乡亲来询问有关“三农”保险的事情。虽然在电视上,文件上常常听到、看到这些字眼,但是对来我来只是过眼烟云。要把政策、办理方法、理赔手段等给群众讲清楚,对我来说还真的是件难事。乡亲或许是看出了我的尴尬,虽然我没帮上忙,但他还是安慰我说:“没关系,等其他干部回来了,我明天再来。”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我既感到抱歉,也感到羞愧。做为一个基层干部,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一问三不知,我知道自己是浮躁的。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好好补课,用心读好我的“第二所大学”,真正做到人在农村,心在农村。因此,我每天坚持收看中央以及地方新闻,遇到惠及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我会用心的记在我的本子上,养成看完后及时记录,记录完随时翻阅的好习惯,尽快为自己三农知识“扫盲”。

  农村医疗改革的消息出台后,我很用心的将报纸上的政策剪贴下来,不仅自己学习还带到村里给卫生室的医生看,让他第一时间了解到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好政策,我的这一举动让医生感动了好一会儿。

  到村后不久,村里就接到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任务。这是我真正接触农村、接触农民的机会,急于大试拳脚的我主动申请到人口最多的小组进行调查。第一天“上岗”,我兴冲冲的来到村民家,开口就谈工作的事,不到一分钟就把要摸底的情况弄清楚了。正当我得意于自己进入角色很快、准备离开的时候,听到了农户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官还真像官,年纪不大架子倒不小!”这句话打翻了我心中的五味瓶。书记见我垂头丧气的回来后便向我询问情况,我把今天的经历讲给书记听后,书记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杨啊,村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和他们搞好关系,拉近距离是我们开展好工作的基础。”

  第二天,我重拾信心,又一次来到农户家里。我先是自我介绍,看着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搭把手,借着聊天拉家常的机会我同样搜集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而农户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亲切。就这样我边干边积累经验,学着跟农民打交道,学着在行动中充实自己。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我便有意识的培养自己沉下去的习惯和耐心。利用走家串户的机会,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掌握全村的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