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事迹
无愧于“村官”的称号
时间:2013-03-11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柯静

  王水彬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家在农村,我也是农民,到了这个村,我就是这个村的人,既然选择了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要扎根于这片土地,坚定地走下去,要无愧于‘村官’的称号。”

  王水彬所在的平城乡蒋砦村位于杞县的西北角,离县城约30公里,全村1300人,耕地1600亩,是豫东地区典型的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王水彬到任后,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走访农户320户,走访群众900多位,很快适应了环境,进入了角色。

  蒋砦村人均耕地较少,村民外出务工较多,全村有近百名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教育问题比较突出。王水彬入村后,走访村小学和留守儿童家庭,掌握全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学习、心理、父母务工地等具体信息,建立了详细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摸清情况后,他在村“两委”和村小学的支持下,在小学院内建成了以关爱留守儿童为目的的爱心之家活动室。在活动室里,王水彬逢周六不间断为孩子们辅导作业,逢周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些孩子营造家的感觉。9岁的蒋晓雪和5岁的吴奥航均是活动室的一员,他们的父母都在内蒙古打工,常年不回家,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学习生活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在县妇联举行的“一帮一”互助活动中,王水彬把他们作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不仅给他们送去了书包、笔、本等学习用品,还定期到家里为他们做义务家教辅导,帮助他们学习功课,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关爱。

  远程教育是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一项民心工程。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王水彬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首先是每月初将全村党员干部集中起来组织收看教育内容,既让他们了解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又让他们学习了电脑基本知识。村计生干部张民中经常要做文字报表工作,但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每次统计都十分困难。了解此情况后,王水彬专门对他进行辅导,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教会了他如何制表,怎样写文档,从而使张民中学会了如何更加方便地处理工作中的繁忙事务,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是每月中旬召集村民群众学习农村法规及饲养、种植等技术,教育群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学习致富、赚钱的本领。为了把学到的技术落到实处,在室内学习后,王水彬还召集村民实地亲身体验,现场互学。再次是每月末安排老人收看戏曲,安排儿童收看益智儿歌等节目,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春季大旱时,蒋砦村东北角有近500米电线被盗,近百亩地由于没有电而不能浇灌,王水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协助村干部,多次与乡里协调,又请来变电所的技术人员,仅用一天半便把电线重新架上,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村内部分水泵用电高峰时抽不上水,群众是干急没有招。王水彬又赶到县农机局,请教农机专家。当得知抽不上水的原因是天气干旱、地下水位降低、水泵型号较小时,便自费购买两台大型号潜水泵,连夜送回村里安装抽水,及时帮助村民抽水灌溉。在抗旱浇麦的近10天内,王水彬全部吃住在机井边,并免费为群众浇地180余亩。

  面对贫困村民,王水彬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这他们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贫困户陈力松父母双亡,家里还有一个智障的哥哥,生活非常困难,常年靠政府救济生活。了解情况后,王水彬一方面为其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和村干部一起,与民政、残联部门多方联系,帮助陈力松在村口开了一个小卖部,同时还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帮他联系进货渠道,教授销售方法,最终使他有了固定的收入,哥俩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在进村的这一年多内,王水彬共帮助生活困难户13家,帮助村内剩余劳动力联系工作60多人次。今年“三夏”期间,王水彬还组织3辆工具车,自费购买纯净水500桶,送到田间地头,为忙于收割的村民与农机手送去一丝清凉。同时又从外地协调两台收割机,为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收割小麦150多亩。村民吕卫贤年近80岁,与老伴两人单过,家中缺少劳动力,王水彬每次到村里总要看一看他们,帮助干一些家里、地里的体力活。吕卫贤老人逢人便说:“水彬这样的干部好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