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村民,后做村官”。这是我市首个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俞聂玲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一年前,初出校门的她被选聘到维扬区甘泉街道双塘村任党总支副书记,一年后,她又被调到公路集村任“一把手”,角色的转变,让俞聂玲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采访中,今年23岁的俞聂玲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农民的女儿,愿把全部的青春奉献给农村,用所学报答父老乡亲,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农村工作难,但她有耐力让群众信任她”
去年10月,作为省选聘大学生,年仅22岁的俞聂玲被选聘到维扬区甘泉街道双塘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对于她的到来,不少群众刚开始并不是很理解。“一个女孩子,好不容易上到大学毕业,又跑回农村,图个什么呢?”
村民的质疑没有让俞聂玲退缩,在协助村支书处理村务过程中,她主动深入群众中间,了解社情民情。虽然年轻,但只要村里有任务,她总是身先士卒,冲到第一线。在今年禁止焚烧秸秆时,俞聂玲跟着其他村干部,早上七点上班,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甚至干到天亮。
“这个女大学生真能吃苦”,维扬区双塘村支部书记陆元进说,作为一名大学生,俞聂玲特别不怕吃苦,工作踏实,农村的工作确实很难,但她有一种耐力让群众信任她。
“能够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农民,是一种幸福”
当村官一年多来,俞聂玲说,与自己留在城市里从事销售、文职工作的同班同学相比,她觉得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帮助村民,这让她感到无比的幸福。
去年她在双塘走访调查时,遇到一名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村民,离异后还带着小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不了解政策,也不知道去申请低保。俞聂玲便主动帮她跑部门申办了低保。
这样的经历告诉她,当前处于改革中的农村渴望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生活保障,村民们渴望创业有门路,致富有招数,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用新知识纾解农业发展之困,用新思维助推农民安居乐业。
“角色转换,压力不小,但也是动力”
今年8月,俞聂玲正式到公路集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角色的转换,让俞聂玲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现在,一个村子2444名农民的发展和致富的重任都交给了我,压力不小,但也是动力。”
公路集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致富门路少,主要以传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因此,到公路集村的这段时间,俞聂玲每天做的事就是走访,走访各村民小组、企业和困难家庭。在走访中,她逐渐找到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短板”,掌握了3家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已有了初步的想法,“我们村委会班子,计划在3个月内形成公路集村新一轮的发展初步规划,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发展高效农业,利用都市观光休闲农业核心区的自然优势,打好水库资源招商推介牌,为农民增收找几只‘钱袋子’,为增加集体收入找一条‘钱路子’。” (扬组 瑞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