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这是中央二台《赢在中国》的主题曲《在路上》。如今的我正走在大学生村官的路上。将近一年的工作经历,将近一年的酸甜苦辣,都促使我在化蛹成蝶的路上前进。
彷徨和迷茫
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奉献新农村的激情,80后的我们投身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希望能在农村这片热土上描绘新农村的蓝图,奉献自己如火的青春。
可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使我感到彷徨和迷茫。一到村我也碰到了电影《女大学生部落》里王晓迪的尴尬情景。是的,在他们眼里或许我只是一个学生娃,没带钱过来,也不一定弄得了钱来,连韭菜麦子都不一定分得清的女娃娃,怎么领我们致富呢?刚到村的几十天,我几乎每天就只是做些简单的文字材料工作,和村民聊天也搭不上话。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用非所学的无奈,村情民情的不熟悉,农村、农业知识的缺乏,农村工作方法的不了解处处是我开展工作的瓶颈。随着调研的深入重男轻女、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旧的传统生育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一些村民的头脑,因赡养老人而兄弟不和等问题磨灭着我当初时的雄心,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我清醒的认识到,这就是我们村官出现的意义:让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我们引导淳朴的农民破除传统观念,走向文明。这也更加坚定我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心。
沉淀和淬炼
偶然的一件小事使我走出了迷茫。我在入户调研的时候,正好碰见一位养鱼的大叔正愁眉苦脸的。原来他家的鱼也不知什么原因一连几天都游动缓慢、不吃食。我立刻跑到他家的鱼塘里了解病症,由于我们附近也没有养鱼的,无法请教经验,于是我抓紧回到村里上网查询,对比症状,原来是鱼的常见病——肠炎。按照鱼的防治方法,我去药店里买了药给他送去,跟着跑前跑后忙了5天。当大叔看见他家鱼又活蹦乱跳了的时候,握着我的手一遍一遍的说,多亏了小李啊!多亏了小李啊!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朴实的老百姓,太容易满足和感动了,哪怕我们仅仅是为他们做了一点点的小事。从此以后,我在下远教节目的时候重点下一些养殖技术类的,填补农民技术缺乏的空白。而且从那以后,村民购置农用机械,遇到养殖技术问题都乐于让我帮他们上网查,我也乐此不彼。这也渐渐拉近着我和群众的距离,转变着我从村官到老百姓贴心人的角色。
当然农村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给计生服务对象做工作时真正体味到了“跑断腿”的滋味,体味到了做工作做到自己差点崩溃的感觉;调解村里宅基地问题时体味到不论如何苦口婆心的劝说而毫无效果的怅惘;秸秆禁烧的时候,我跟村里的秸秆禁烧小组成员冲在最前线,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小鬼似的脸回到家中,心里也有些许的委屈;两个多月的土地调整中,关键时期20多个日夜的坚守,品味着一直到忙到12点看着老百姓播种上后才能放心回家睡觉的心情。也正是从这些工作中我体会着为民服务的欣慰和快乐。这一切也都在不经意间淬炼着我,使我这个青涩稚嫩的大学生在酸甜苦辣中悄悄长大,变成一位正渐渐融入农村的村官。
追寻化蛹成蝶
小沙粒掉在贝的壳里,经过血和泪的冲洗,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毛毛虫把自己蜷缩在厚厚的茧里,穿越死与生的茧口,幻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人,也是这样。
将近一年基层的摸爬滚打,将近一年的沉淀与淬炼,原本青涩稚嫩的我退去了娇气的外衣,踏踏实实地融入了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行动守望理想,在风雨中磨砺青春,在件件平凡的小事中积累人生的经验,促使自己不断成熟,不断升华。把路上的辛酸融进我的眼睛,让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奉献新农村的建设中把自己磨砺成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使自己幻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山东宁阳伏山镇陶邵村主任助理 李翠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