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学毕业,她考取了市中区白马镇的大学生村官,分配到白马镇最穷最偏的石庙村。几个春秋,看着大学生村官们来了一批又走一批,她从“最年轻”到“资格最老”,始终坚守如一。
在很多人眼里,贫困就是石庙村的代名词。初到石庙村,“嫩脚杆、泥巴路、烂田坎”的生活状态,让她一度质疑自己的选择。
第一次到村里,李诗姣想先熟悉村情,雨天一个人踩着稀泥巴路走,却迷路了。向一位70多岁老大爷问了路后又继续走,走了很远,老大爷追上她,伞也没打喘着气说他记错了,该往另一方走。她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70多岁高龄的老人追这么远,就为了不让她多走一点远路。“村民太淳朴了,太善良了”,从此以后,只要能为村上的老百姓尽点力,再苦再累的事她都愿意去做。
■ 干小事 干实事 更踏实
石庙村地处偏远,对外相对较闭塞。为改变村里的状况,她与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耐心沟通,终于修通了石庙村到内江城区的乡村公路——铁双路,村民不再走她曾经迷失过的泥巴老路。
村两委换届选举之时,她考虑到很多村民不会写字,冬季凌晨6点钟冒着细雨踩着稀泥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帮助村民填选票,村民们都说“小李想得周到!”。
石庙村的留守儿童一直是她心里的牵挂,为此,今年六一,她组织策划了“畅想中国梦·爱心助成长”的主题活动,帮助3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资助人,其中一名受资助儿童的母亲曹美贞说:“她很亲切又亲民,只要能帮助大家,她都亲力亲为做好工作”。
■ 坚守梦想 创业富民
在李诗姣看来,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她还有一个大学时期就有的“创业梦”——建一个主题酒店。 她向石庙村党支部书记说出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得到赞同和大力支持。酷夏的午后,她和村支书头顶着烈日,丈量土地面积;平日里,她带着朋友对酒店选址进行“实地侦查”;召开大会,征求村民们的意见……现在,一个占地700余平方米的主题酒店已然成形,创业是李诗姣的“个人梦”,更承载着带领村民的“致富梦”。
几年来,李诗姣把村民当成一家人看待,创业当然不忘“自家人”,主题酒店装修工作交给从外地打工回来的石庙村村民林国良,酒店保洁、前台等工作人员从本村女子中优先聘用,让她们能够增加经济收入。
“想做一些到了80岁都不会后悔的事”,李诗姣说。她积极响应组织部门的号召自主创业,给组织一个交待;梦想并筹备打造内江第一生态村,给石庙村的老百姓一个交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自己一个交待!(实习生 伍雪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