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林县,说起邢艳军这个年轻阳光的80后副镇长,小有名气,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任劳任怨,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邢艳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卓有成效的工作效果,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脚踏实地,情系群众,扎实肯干的的公仆形象。
从小立志脱贫致富
邢艳军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退伍军人、村老支部书记,受父亲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便立志扎根农村,建设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因家庭贫困,初中曾两次被迫辍学,第一次辍学后,年仅14岁的邢艳军联合三户农民种植起了中药材,最后因技术不通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辍学后,16岁的他积极联系黑龙江省大庆西瓜研究所,开始了西瓜发家致富梦,最后还是因为技术跟不上,抱着满地只有7斤(原以为可以达到70斤)重的小西瓜痛哭不止。从此,邢艳军狠下决心,开始认真学习,复读一年后顺利考入柳林二中,在高中学习期间,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还成为学校文艺骨干、班干部,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师范大学,数学136分单科全县第一名。上大学后,更是没花家里一分钱,独自边打工边上学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勤工俭学的楷模。
出了名的“考霸”
邢艳军一贯勤奋好学,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素质。2006年,邢艳军听说山西省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他毅然放弃了海口大城市的生活,回老家参加了吕梁市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到柳林县庄上镇庄上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2007年邢艳军参加了柳林县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分配到柳林一中任教,面对自己热爱的农村工作,他选择了放弃进县城的好机会,继续留在农村工作。2008年,他参加了吕梁市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县乡事业单位人员考试,取得了全市第二、全县第一的好成绩,然而,在面临新工作分配时,他主动向县委组织部写出了书面放弃申请,理由是要继续留任村官。在2008年12月13日柳林县薛村镇邢家庄村召开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大学生村官邢艳军以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两年多来,邢艳军在村道路、学校、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邢家庄村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使得在这次村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邢家庄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8月,邢艳军参加了山西省行政系统公务员考试,考录为柳林县司法局公务员,2009年11月,任柳林县司法局金家庄司法所长。2010年4月,被聘任为吕梁市纪委研究室课题组成员。(2008年至2010年期间先后三次赴山西省委办公厅信息处跟班学习工作共半年。)2011年3月,参加2011年吕梁市从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公开遴选乡镇(街道)副职考试,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柳林县委组织部任命为薛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农业农村、交通工作,包后大成片。
街巷硬化筑真情
2011年,全省“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邢艳军积极响应省、市、县街巷道硬化全覆盖工程的号召,抢抓机遇,强力发动,科学组织,精心实施,狠抓工程质量,超额完成了街巷道硬化工作任务,薛村镇街巷硬化总体工作位居全县第一,受到省交通厅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他也成为全县唯一受到吕梁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记功表彰的先进个人。街巷道硬化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邢艳军亲自组织带队专业技术人员,头顶烈日,披星戴月,每天巡回到施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进度督查和质量监督等,并印制了简易操作规范发到每个村。对所有行政村街巷硬化工程全部进行强度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路面宽度、厚度随时进行抽查,对不合格工程及时进行指正,该返工的返工、该加强的加强,保证了街巷硬化的工程建设质量。“以前这里是个典型的臭水巷,污水横流,这两天巷道硬化,下水道疏通了,大伙儿的心情也好多了。”看着自家门前巷道新近发生的喜人变化,家住薛村镇后大成村的村民刘和平满脸幸福。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修的是街巷,通的是民心。沟通民心能凝聚人心,只有凝聚了人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就会和谐幸福。
带着感情做征地拆迁工作
“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其政策敏感、矛盾多发且涉及面较广,一直都是工作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追踪的焦点,稍有处置不当,便可能引发负面的群体活动。柳林县八石公路是全县重点工程项目,近两年来薛村段共完成了386户农民的征地拆迁工作。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邢艳军担任薛村段征地拆迁工作负责人,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拆迁理念,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前提,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为重点,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把重大项目的巨大意义和各种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用心用情用力突破难关,悉民情、知民生、解民困,妥善处理好干群关系,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做到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邢艳军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走村串户;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不违规;磨破嘴皮、硬着头皮、厚着脸皮、饿着肚皮、踏破鞋皮;晚上当做白天干,雨天当做晴天干,两天的事情一天干,两人的事情一人干,假日当成平时干,拿自己不当人干,他不讲条件、不畏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个别群众甚至出言不逊,他对此表示充分理解,每天始终坚持与群众进行零距离、面对面沟通,认真面对群众提出的各种要求,以真诚的工作博取群众的理解,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动群众,实现了每个拆迁户都自觉自愿拆迁的目的,圆满完成了拆迁工作任务。近日,该公路全面完成了路面铺油工程,走在这宽敞的柏油路上,邢艳军眼睛里全是眼泪。
临危受命,包片包村卓成效
薛村镇前大成村在2011年前是全镇出了名的烂村子,支村两委不团结、闹矛盾,党的最基层工作一度瘫痪;打架、斗殴、赌博等坏风气十分严重;上访告状、各类纠纷层出不穷;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实行;镇政府下派人员组织选举遭到村民围攻……。薛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决定新任副镇长邢艳军包后大成片,主抓前大成村,邢艳军临危受命,深感肩上担子不轻。下乡初始,他多次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拜访村里有威望的村民,讨论分析问题的症结,化解村民对旧干部的矛盾,亲自解决地基、道路、水路纠纷20余起,团结村里先进党员和上进村民,共同商讨治村方略。2011年12月精心组织村级换届选举,使前大成村选举顺利圆满完成,村民自发购买礼炮燃放以示庆贺。新支部村委班子成立后,他协调争取财政资金400余万元,先后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医疗室、护村河堤、文化活动场所、红白理事厅,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组织实施街巷硬化工程……。村风正了,民心顺了。邢艳军所包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到县上访案件。短短两年多时间,邢艳军就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人际关系,在群众中有了一定的威信。一次在中南铁路工程建设中,后大成村民和施工单位,因临时占用村道双方发生冲突,30多名群众围攻对方10余名司机,双方因情绪激动随时有可能发生群殴事件,村干部给他打电话,他立即赶到现场大喊一声“大家如果相信我的话,不要围堵,让工队先施工,明天一定给大家圆满答复”。村民听到他的声音后说:“只要你说话,我们相信你”。随后自动离开现场,保证了工队正常施工。邢艳军连夜组织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商量解决办法,第二天凌晨召集施工方以及相关村民协商,终于圆满地解决此事。
邢艳军是年轻干部成长的一部好教材。“一个80后的年轻干部,每天面临繁琐工作和巨大压力,不仅吃得苦、受得累,而且从无怨言、从不推诿、从未退缩,并且与身边同事相处也十分融洽,确实难能可贵,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薛村镇镇党委书记梁志华如是说。邢艳军,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多年来,他深入基层,扎根农村,那里需要就出现在那里。他无怨无悔,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做事要凭良心,要对得起自己领的这份工资”。从他质朴的语言中不禁令人想到:在这片黄河流域的沃土上,还有着无数像邢艳军这样的优秀基层工作者,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奋斗着、贡献着,是他们使党的群众路线更加发扬光大,是他们发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强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