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担任村官时,大足区智凤镇福寿村的大学生村官旷冶刻意提醒自己,既要记得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更要忘记这一身份。在他的意识里,“记得是为了激励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而忘记是免得眼高手低,不能和村民打成一片”。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再提起自己的身份,他的第一反应是“一个想为村民办好事的小兵”。
当村官从学着干农家活开始
2011年,重庆大学毕业生旷冶在广东工作一年后,回到故乡考取了大学生村官,甫来到智凤镇福寿村,这个一直生活优渥的城里娃,开始接触到一个有些陌生的世界。“看见有的村民住在四面透风的泥巴房里,下雨天简直没法住;有个残疾村民有小儿麻痹症,用手走路。看了很揪心,才知道农村真的很苦难。”旷冶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争取机会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
不只是看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旷冶还亲身体验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刚报到不久,正是水稻插秧时节,旷冶被派去帮助村里的一户人家插秧。初当农民的新鲜感很快退去,一天下来,旷冶感到周身疼痛不止,背上也被晒掉了一层皮,那次痛了足足两天。
朋友知道后心疼地说,“大学生干农活,太大材小用了吧!”不过,这在旷冶看来根本不成问题,“当村官,不会干农活就不能理解农民,就不能农民做朋友。”没有一丝一毫的思想抵触,旷冶认真地向农民和农技人员请教,学习使用农具,掌握农机操作技能,琢磨庄稼生长什么时候该打农药了,什么时候该施肥了。
如今,对旷冶来说,插秧、收谷子、脱粒这些农活,都不在话下。每到农忙的时候,他和村干部们一起去帮助困难家庭抢收抢种,架势十足。
小事也不怠慢,追求做到完美
在读大学的时候,经过专业的学习训练,旷冶养成了缜密思考、追求高效和完美的习惯。来到村里,这些习惯在他的工作中得到呈现。
在村里,旷冶主要做一些文字撰写、资料录入的工作。平常,村民找他咨询办事,见村民很焦急,他索性全程代办,办理医保卡、交纳农机购置补贴资料等。不久,有需要上镇里办的事,很多时候村民们都主动把资料送到他手里来。
他的计算机专业特长也得到发挥。村民家的电脑有任何故障,给旷冶打个电话,他就会尽快抽空赶过去处理。
经年累月,这类芝麻绿豆的小事锻炼了他的耐心、细心,也拉近了和村民的心理距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很快做出点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出来,是不现实的。”旷冶和其他大学生村官想的一样:把小事做好就是在打基础,熟悉村情,这样哪天村里真有什么大项目做,才不会手忙脚乱。
不管是干大小事,农村工作使旷冶明白到,把一碗水端平是最大的前提。在解决村里关于低保户名额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时,旷冶和其他村干部一户户核实家庭情况,让真正的困难家庭拿到低保,村民称赞说“这回很公道”。
为帮助村民脱贫,最近,在领导的指导下,旷冶精心策划了一个活动,他将和其他大学生村官一道,到各个村里去教村干部与村民学电脑操作技术,尤其是要教会他们上淘宝。“镇里很多农产品,比如藤梨、板栗、葡萄,如果能通过淘宝销售,节省中间环节的成本,将增加农民的收入。” 旷冶说,最重要是要改变村里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的局面,让村民多一种思维与选择。
将心比心,好心一定能办成好事
尽管日常村里的事情不大,但是棘手的事也不少。
去年,福寿村内相邻的几个社之间要修建一条社级路,其中一段路涉及两社间的归属问题,道路修建费由谁来出,两社的群众各执一端,闹得不可开交。心急如焚的旷冶连续很多天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试图说服村民们为大局出发。
村民们被说动了,开始认真考虑旷冶与村干部们的意见。这时,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出来支持出钱修路。老人说,就算自己不走,子孙后代也要走。村民们被这句话所触动,最终同意拿钱修路。
这样的经历并非唯一。今年,村里要修“沟带路”,一位村民的农田将被分割成两半。该户村民闹情绪,要求把线路更改到别人的田里去。旷冶又连忙前去当“说客”,告诉他“沟带路”修好后,农田可以旱涝保收,对他个人,对全村都有好处。三五天下来,村民被旷冶的诚恳态度所感动,后来很乐意地让水渠在自己田里通过。
经过这样的几件事,旷冶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对村民有利的事情,就算过程再怎么充满波折,当我们是真心诚意地想为老百姓办好事,结果肯定是乐观的。
“将心比心,相互认同、互相信任,好心就一定能办好事。”三年下来,旷冶对村官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通讯员 邓小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