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针对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恋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扎根基层、实现梦想。”为此,半月谈记者在基层寻访了三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并记录下他们成长中的梦想与忧思。
崔凯: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29岁的崔凯边走边哼着王菲的歌。她说,最喜欢这首《因为爱情》,可能是歌里唱出了她曾经的人生抉择和如今的不悔坚持。
2009年4月,她辞去家乡内蒙古包头市的工作,追随丈夫武浩东来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成为与丈夫一样的大学生村官。当时,崔凯担任的是准格尔旗薛家湾镇薛家湾村的村主任助理。“可以说,我是因为爱情选择了事业,而现在,因为事业,我们这对村官‘夫妻档’又选择了坚持。”崔凯笑着说。
“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这,最大的困难就是听不懂方言,当初和村民交流可闹了不少笑话。但我不怕,听不懂就问,不会说就学,现在我的准格尔旗话说得可溜了!”
在崔凯看来,村民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如何让他们尽快了解国家政策是一门大学问。“我们经常以文艺表演和小品的形式给村民讲政策,或把一些惠民政策编成曲子,用方言俚语讲给大家听。”
如今,崔凯进入准格尔旗“大学生村官服务中心”担任宣讲员。“如果可能,我想一直留在这里。如果有其他更适合我的地方,我也愿意接受挑战。”她说,目前村官的流转是个很迫切的问题,在她认识的村官里面,有很多人特别想留在村里为村民办一些实事,但最终往往因为与爱人两地分居或工资水平太低而选择了放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