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正在给居民办理业务
初次见郝敏是2013年11月在神木镇继业路社区举办的道德讲堂启动仪式上,她负责在投影仪上播放幻灯片,开讲前她反复在台前认真调试着投影仪。当时,很多社区居民也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她还忙着安顿居民,面对居民不停地询问,郝敏总是温和而耐心地回应着。启动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依次离开会议室,郝敏则忙着归置办公用品,摆排桌椅,待会议室收拾整洁后才离开。
1989年出生的郝敏于2010年参加陕西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同年10月份进入神木镇继业路社区担任主任助理一职,迄今已有3个年头。
“别看我现在干什么都得心应手,刚参加工作时我连最简单的‘证明’都不会开。”郝敏爽朗地笑着说,“几天工作下来,我又累又迷茫,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社区工作。”原来,那时郝敏刚走出校园,对于社区工作几乎是零基础,社区的办事流程、政策对她来说也很陌生,好在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一直耐心地教导她,帮她答疑解惑,加上自身勤学好问,认真记录,社区的很多工作都抢着干。这样坚持下来,对社区的基本业务,郝敏越来越熟悉,现在早已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咨询和办事的居民了。
“社区的很多工作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但繁琐复杂,如果茫无头绪地进行会变成一团乱麻,一旦找到切入点就很好开展工作。”郝敏说。据了解,郝敏在详细了解社区居民情况后,把社区低保户、残疾人、高龄老人及贫困户等信息牢记于心,然后制定了一份工作计划,开始一家一户地走访,与居民进行沟通,闲谈之间不仅加强了她对居民的了解,也为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采访间,一位老人着急地走进继业路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径直走到郝敏面前,询问起自己的低保金,几分钟后,老人满意地笑了起来。据老人讲,他叫郭寨厚,是继业路社区的住户,去年他丢失了廉租住房补贴金存折,却迟迟未能补办,郝敏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房管办和开户银行,几经周折才帮他补办成功,因此现在老人只要来到继业路社区办理业务,保准找的就是郝敏。老人笑嘻嘻地说;“郝敏脾气好,不嫌我老人家唠叨啊!”
据郝敏介绍,这样的事情在社区是常事,居民们信任她,所以她总能第一时间帮居民排忧解难。不过,郝敏表示,信赖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需要日积月累。随后,郝敏给笔者翻看了她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写着居民的家庭和生活情况,一些“勾勾叉叉”记录着事件办理情况。郝敏告诉笔者,社区是联系群众和机关单位的纽带,居民的事情无小事,多为居民着想多付出,才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和信任,工作中她必须热情耐心,为他们讲解、分析问题,特别是居民之间发生口角、纠纷时,她更要保持公平、平和的态度才能让居民们满意而归。长久下来,大事小事居民们都愿意跟她聊一聊,遇到麻烦事情也总会找她解决,“不愧是有知识的大学生”成了居民夸赞她的常用语。
提到社区居民时,郝敏总会说,他们是一群朴实可爱的大孩子,有时候会不讲理,但如果你不去计较,听他发完牢骚,对症下药后,他们就自然开始讲道理了。用郝敏的话说就是“处理居民纠纷就像打太极,要顺势借力,四两拨千斤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每天,郝敏重复最多的事情就是保持微笑,给社区的居民解决一件件他们口中的“麻烦事”。多年来,她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赢得居民的称赞,“不愧是有知识的大学生”是她听到的最多的夸奖。十分的“心系居民”×十分的“细致耐心”=一百分的“工作效果”,则是郝敏一直奉行的工作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态度,郝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职业梦想。
当笔者问到,在社区3年多的工作里,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郝敏想了想摇头说;“我每天干得都是简单平凡的小事,不过我相信,只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这些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