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村农民公园内“复制”了五亭桥等扬州知名景点(资料图片)。
阅读
提示
江都区渌洋湖村党委书记张福龙、邗江区建华村党委书记朱快乐、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党支部书记陆书永……他们都是乡村干部,因为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他们认为,乡村干部面向最基层群众,需要有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靠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来体现。
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
连开18天会解决“调田风波”
“虽然我早知道这项工作难以开展,实际遇到的困难还是超出想象。”宝应县泾河镇大同村党支部书记陆书永,1999年7月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成为泾河镇农科站的一名技术员,同时在大同村任村干部,是扬州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2009年大同村党组织换届,他通过公推直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到大同村工作不久,陆书永就遇到了重新分田的任务。有一组村民,无论村干部怎样动员,就是不同意调田方案。对此,他利用晚上时间到这个小组召开村民座谈会,彻底弄清原因。
没想到这座谈会一开,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一直讲了3个多小时。回去以后,陆书永立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反映村集体的积存问题进行了反思,明确了答复意见;对反映的村民相互间的矛盾,在第二天就了解具体情况,并作了初步调解。
第二天晚上陆书永又继续开会,就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答复,并继续听取意见。就这样,连续18天,连续开了18次会议,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硬是对村民的各种意见建议和需要协调的矛盾、解决的问题,逐一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
村民终于一致同意了调田方案。许多村民都说:“陆书记这么诚心待我们,帮我们化解了这么多积怨,如果我们再不同意,自己都过意不去了。”
为了从制度上建立规范,陆书永随后召开全体村民会议,选举产生了大同村第一个村民监督委员会,又成立了党群联席议事会,形成了“村两委、村民监督委员会、党群联席议事会”共同管理村务的格局。有了这些完善的平台、健全的制度,村里的大事小事群众都能有效参与。群众的心齐了、气顺了,干部做事规范了、形象也好了。
【点评】
“乡镇干部位虽卑,但责很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以公心诚心去处理纠纷、以真心实意去化解积怨,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陆书永说。
据市委组织部介绍,扬州市有56%的党员在农村,因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在农村破题。
江都区渌洋湖村
江都“北大荒(600598,股吧)”10年达小康
渌洋湖村位于扬州市江都区最西北。张福龙担任渌洋湖村党组织书记以来,始终坚持“富民”理念,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党委一班人走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江都的“北大荒”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1981年,张福龙租用村里的一个小铁匠铺,成立“渌洋工具厂”;经过数十年奋斗,终于打开了市场。1994年,张福龙担任了渌洋湖村的党组织书记。
“当官就意味着责任”,为了让全村3000多乡亲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他决定通过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带动村民富起来。他投资200多万元,组建了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第一步就是土地入股,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改造,2003年,该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经过10年的努力,合作社家底子越来越厚:拥有耕地5200亩,发展了10个特色产业基地。如今,合作社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逐步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能致富”的共同致富梦想。2012年,全村集体收入近3.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5969万元,成为“小康样板村”。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湖区的优美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张福龙打造了渌洋湖人又一致富的项目—渌洋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构建了和谐友好的村居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点评】
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扬州市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创新组织设置方式,让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这个因素不游离在组织之外。
邗江区建华村
“建华之路”铺向全国文明村
自1993年担任邗江区建华村党委书记后,朱快乐就团结带领建华村干群治“穷根”、铺“富路”,坚持走农业合作、产业兴村、园区推动的新农村建设“建华之路”,把这个曾经的芦苇滩上的经济薄弱村,建成了人人向往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成为带动周边村发展的龙头村、中心村。
推进中心村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经济作为基础。朱快乐经过多年艰苦奋斗,成功盘活、创办弹簧厂安装公司、电器配件、工具制造等多家企业,每年给村里增加集体纯收入500万元以上。近年来,又规划建成村级工业集中区,引进电缆、机械、钢构、门窗等四大类30多家企业落户。2012年,建华村实现GDP20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0元。
【点评】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在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扬州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核心工程,突出班子配备,强化教育培养,注重典型示范,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服务队伍。
【延伸阅读】
扬州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村干从“双带”拓向“三强”
2010年,我市顺利完成了村党组织换届;2011年上半年,又圆满完成了乡镇党委换届,一批党员认可、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被推选到带头人岗位上。同时,全市对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也进行了集中培训,针对“四个服务”加强服务能力培训,引导党员干部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提高社会管理的本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在农村,从之前的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型村党员干部向经济发展能力强、民主法治素质强、促进和谐本领强的“三强”型党员村干部拓展。
通过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和谐本领明显增强。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