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村官别闲置
时间:2009-10-28 15:14:4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李海超
美国《侨报》4月7日发表题为《大学生村官别闲置》的时评文章说,中国大学生到农村,就像种子落进了泥土,实际上两方面都面临着考验。但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还是基层政府对待他们的实际态度:不仅要重“选拔”,还要重“培养”,更要重“管理监督”,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   文章摘录如下:   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的三年任期今年7月就将届满。媒体报道称,两年多的实践,他们变得更加务实了,但他们的地位却很尴尬:工作范围有限,权力有限,未能进入决策层——他们被“闲置”了。一位大学生村官甚至说:“农村改变我,比我改变农村多”。   2006年3月,北京市出台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到郊区担任村中共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四个月后,2000名大学生成为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到目前北京约有5000名大学生村官,遍及郊区3978个行政村……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机构近日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显示大学生村官制度确有实效:解决农村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实践经验短缺的困境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差距。大陆媒体报道说,极少有大学生村官能很好地融进当地,许多“引种”的大学生村官出现“水土不服”,应验了政策实施之初的外界担心。   大学生到农村,就像种子落进了泥土,实际上两方面都面临着考验。但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还是基层政府对待他们的实际态度:不仅要重“选拔”,还要重“培养”,更要重“管理监督”,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   早在1999年,海南就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但却难熬“七年之痒”最终半途而废。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都是非农专业,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来自城市,对农村了解较少,不懂农业,甚至不明白农民。   这种尴尬现象或许还可以补救——50名来自延庆的大学生村官近日集体到北京农学院恶补农业知识,该市所有区县的大学生村官也都有望分批“回炉”;湖北省则尝试“土培法”,从农村本地青年中选拔1.86万人,接受全免费的大专教育。   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设计来说,除了政府要给这种机制一定的配套办法以便稳定队伍,也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特别是要从本地挖掘出“人尽其才”的效果,更要靠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选择、努力和坚持精神。   此外,大学生和农村要看清相互的未来,或许还需更多时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