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为大学生村官“晋职”喝彩
时间:2009-10-28 15:16:1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江苏《宿迁日报》近日报道,江苏沭阳县近日启动为大学生村官“晋职”的“递进培养”工程,给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或副主任职务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转任新职。全县共有97名政治素质高、积极参与创业、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的省派大学生村官和81名县派大学生村官,从助理升任副主任,或从副主任升任主任。而在3月25的〈〈宿迁日报〉〉上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支部书记姜冬生等三名村支书因对村级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被奖励享受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笔者觉得为大学生村官晋升和让村官“转正”,在当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样本意义。
长期以来,“村干部没什么干头”的议论时常充斥于耳,今天终于听到了令人惊喜的另一种消息。人们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这根“针”很大程度说的就是那些吃苦不少、待遇不高、前途不“亮”的“三不”型村干部。有人曾经总结出这样的说法,就是最得罪人的事是村干部干的,比如计划生育需要结扎、流产时,是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红着脸动员”的;最流汗水的事是村干部做的,比如扒河治水时的烂泥是村干部带头一车一车推上来的;最“两面不讨好”的事也是村干部调处的,比如邻里纠纷、婆媳不和等等。而从现行的官场体制和机制来看,待遇最低下、前途最暗淡、最朝不保夕的也正是这些村干部们。有的村干部一年还挣不到乡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有的村干部干几十年了也迈不过农民身份的门槛;有的地方对村干部,说免就免,甚至连起码的程序和文件形式都不需要;还有的地方让大学生村官,有其名无其实,无法参与决策村内事务,也正因如此,很多有本事、有经济头脑、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大学生村官也存在“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归根到底,是村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对前途心存“迷茫”。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苏沭阳县拿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他们为优秀大学生村官“晋职”和为优秀村干部“转正”的意义远远大于这种举措的本身。首先,此举可以让年轻有知识的大学生村官产生被重用、被认可的感觉;可以让千千万万端着泥饭碗的村干部有了一个奔头。因为只要干的好,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同样可以改变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命运;其次,这对很多已在村干部岗位上的同志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和安慰,可以激发出他们更加热爱农村、努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激情;第三,此举还可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来农村施展才华,投身新农村建设……。
一句话,给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转正”值得大力提倡。 孙兆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