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当“村官”要保持四种心态
时间:2009-10-28 15:16:1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赵慧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目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及开展工作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他们至少存在四种心态,需要切实加以引导。
就业过渡型。目前,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确实不容乐观,党中央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了希望。尽管它属于非公务员、志愿性质,但它毕竟是通过设置一定条件选聘的,除身份外,其它方面与公务员也差不多。所以,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作为“正式就业”前的一个过渡期,等待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以说,这部分大学生“村官”中思想相对不够稳定,情绪浮躁,期望值高,对待工作容易走极端。
学习实践型。这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想法是: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深入基层了解农村,了解基层,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本领,为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奠定基础。
丰富阅历型。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对自己的未来,思路新颖、超脱,综合素质较好,适应能力较强。他们只是把大学生“村官”这段经历,作为人生历程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增长社会知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一旦出现新的就业机会,他们会很快加入和适应。
扎根发展型。这一部分,应该说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大学生为主。因为他们熟悉农村,热爱农村,农村是他们的用武之地。但是,他们面临着创业发展的艰难,比如发展项目的选择、发展资金的筹措等等,需要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扶持和帮助,激励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坚定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和信心。
鉴于上述四种心态的客观存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二是加强针对性培训与帮助。三是强化扶持,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发展创业平台。四是强化引导择业,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流动。要对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尤其要对在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报道,通过榜样的力量,鼓舞广大大学生“村官”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杨光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