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村官”蔡进城:扎根基层 奉献农村
时间:2009-12-16 10:57:06来源:作者:刘玛奇
  

20081222,我作为福建省大学生村官唯一代表,到中南海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近距离的聆听了习副主席关于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重要指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信念。

  贴近农村,熟悉干部熟悉群众

  贴近干部。刚到村里时,村干部没有安排我做具体工作,开始我也觉得村里可能没多少事。但看到村支书和村主任忙碌的身影,我很快明白,村里事情很多,只是村干部对我不熟悉,还不敢把工作放心交给我。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而是拨云见日,主动贴近村干部。于是我经常到村干部家串门,跟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朋友,与他们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很快,村干部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在彼此的交流中慢慢消除了,慢慢地,他们就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现在很多重要的事都放心地交给我去办。2009422,村支书组织村两委13个人到我家探访慰问,让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是真心的把我当朋友。

  贴近群众。驻村的日子,知识分子的光环曾经成为我与村民们沟通的一道障碍。明白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帘”的道理,为了尽快熟悉农民、融入农村,让农民接受我、肯定我,我把溪坂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溪坂村的每一个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我努力学习群众语言,保持着装朴素大方,深入田间原野、深入平常百姓家,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办法,重点走访村里的经济能人,他们见识比较广,视野比较开阔,对村里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他们那里我找到了一些村里的发展思路;经常走访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他们是村里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源头,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有利于维护村里的稳定。通过跟村民的交谈,我不仅掌握了村里人口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村里党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村里的风俗习惯,还与村民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现在都亲切的叫我“小蔡”,还经常留我在他们家吃饭。在去年的年终考评上,43名的村民代表、党员、群众及驻村干部投了我41张不记名优秀票,2张称职票,那一刻,我知道,我抓住了村民的心。

  贴近生产。花卉是村里的支柱产业,87%的村民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为了掌握花卉产业的基本情况,我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帮助花农浇花、修剪苗木。此外,我利用村里花卉苗木的品种、技术、市场,在老家地租和劳动力比较便宜的村里承包了十亩的土地,种植三种花卉苗木,带动当地的村民发展花卉种植、拓宽致富渠道。这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把思路拓宽一点,想要带领村民创业致富,自己要先创业致富,不仅仅要帮助本村的村民创业致富,还要善于总结好的农村发展经验,并把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村,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融入农村,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思想上融入。刚到村里的时候,很多村民都带着异样的眼光看我,认为一个研究生跑到农村来干什么!是不是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肯定吃不了苦,肯定坚持不了几天,甚至的村民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的名字都叫进城了,怎么回农村了?”这说明村民还没接纳我,而要让村民改变的看法,就得先调整心态,改变自己。褪去象牙塔的稚气,放下天之骄子的高傲,捂平挥斥方遒的轻飘,击碎所有的自命不凡和优越感,我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踏踏实实投身农村基层,先当农民后当村官。

  感情上融入。在福建闽南地区,平时都讲闽南话,甚至村两委开会也讲闽南话。原以为自己是闽南人,语言关肯定没问题了,没想到遇到尴尬的事情。第一次开村两委会,村两委都很流利地用闽南语发言,轮到我发言的时候,像“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三中全会”之类的新词语,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用闽南语表达,所以发言一半闽南话一半普通话,他们听了都在笑。为了尽快地与村民有共同的语言习惯,我晚上经常躲在宿舍里偷偷地用闽南话念报纸,听闽南语频道的新闻联播。现在把闽南话讲好了,感情一下子就拉近了。

  行动上融入。我明白行动是最大的号召力。到村里还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市里规划国道要拓宽,国道两旁两米以内村民种植的花卉苗木全部要搬迁。这样一来村民就失去了部分种植花卉的土地,苗木搬迁就伤筋动骨。所以尽管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也制定了补偿办法,但村民的意见还是很大,都拖着不肯搬,而施工机器一旦过来,那些苗木就要全部被压死,那时真的不忍心看着村民辛辛苦苦种植的苗木被活活压死,我就主动到地里帮村民把花卉苗木搬到安全地带,一个上午下来,看到我手臂、膝盖一处处都是渗血的刺伤,村民感动了,自己也行动了起来,结果仅一天的时间就全部搬迁完毕。八月天的太阳非常的毒辣,一天下来整件衣服都湿透,手臂被晒得脱皮,但我依然很开心、很欣慰,因为村民们从此不再认为我是花瓶,吃不了苦。

  服务农村,赢得信任赢得地位

  要善当“扩音器”。作为村官,我们要善于把党惠农富民的政策,宣传到农民的心坎上、心窝里。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进农民家里,在村民们比较集中的小卖部、庙口与村民们闲聊,宣传党的各种方针政策。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书记的支持下,我组织村两委、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周一次,每次学习一个半小时,让党员、村两委带头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

  要甘当“服务器”。花卉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市场很狭窄,销路不好,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村里的花卉产业销量一直不高。我是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的,懂得农产品营销策略,就为村里建立一个网站,将村民的花卉苗木品种进行归类,拿着相机把花卉拍下,然后将制作成的图文信息和花农的联系方式一起上传到网站上,开始时村民不大理解我的做法,可过了一段时间,有村民跟我说经常接到外地客服的求购电话,现在有的村民开始主动找我帮忙,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此外,我向书记建议,请一些福建农林大学、漳州市农业局的专家,给花农授课培训,传授栽培修剪技术、生产管理知识,到现在已经培训了两期,培训花农100余人次,特别是花卉修剪技术方面,受到村民的由衷欢迎。我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也体会到服务农民、有所作为的乐趣和自豪感。

  要勇当“助推器”。按照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主动与母校福建农林大学联系,以开展共建为突破口,促进院村合作,实现多方共赢。200978,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的院长、党委副书记和一个博士团到我村里,举行了作物学院教工党支部和溪坂村党支部共建合作签约仪式,通过共建,作物学院在我们村设立了全省第一个村级教学实践基地,还为我们村捐赠了2000多册图书,计划每年到溪坂村举办2次培训班。目前正在探讨新技术、新品种等项目的对接,以便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促进溪坂村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是撒入农村大地上的一颗种子,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我们最大最好的成长舞台。作为大学生村官,岗位虽然平凡,但不能没有作为;生活虽然平淡,但不能没有激情;工作虽然平常,但不能没有责任感。只要我们摆正心态、主动融入、发挥专长、积极作为,我们就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建功立业。

  (作者系福建省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