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村村通”是如何“减肥”成“筷子路”的?
时间:2010-03-26 10:55:46来源:作者:李永
四川通江县古宁寨村建了一条“筷子路”———由两条宽70到110厘米的水泥条和中间一条宽70厘米左右的填充带组成。村民反映这路没经过招标,是村干部自己的人修的。村干部表示,上级政府拨款不够,只能修成这样。相关官员称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问题上仍有制度缺失。(3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减肥如今正是时尚。不过,要想真正达到减肥塑身的目标,却绝非易事,一来你得有毅力坚持锻炼,二来还得肯吃苦,甚至要够勇敢。毕竟,很多时候减肥还是需要“挨刀子”的。如此看来,四川通江县古宁寨村的这条“筷子路”,还真是相当时髦,能把“减肥”理念用在修路上,更是不乏创意。
的确,既然只是一条通往乡村的公路,假如修得和长安街那么宽敞气派,当然既不现实,更是浪费,既然“村村通”工程花的也是国家财政的钱,当然应该能省则省,绝不浪费,把本该完整的路面都节省成两根平行的“筷子”,这一登峰造极的节约理念,还真是堪称楷模,更值得在那些面子工程盛行的地方推广。
不过,如果“村村通”工程不过是在原有的山道上铺两道窄窄的水泥,“通”之后和“通”之前根本没啥本质上的区别,不仅是对司机驾驶水平的继续考验,更是对轮胎和乘客的继续折磨,所谓“村村通”,恐怕也是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事实上,村村通“减肥”成“筷子路”,还不能说是相关部门节约理念和时尚意识的体现。村级公路的完善当然需要花些代价,但相比其他公共工程更大手笔的花费与投资,村村通恐怕不过是个零头。在其他地方可以出手阔绰,到了村村通这儿却连最起码的“通”都不能兑现与达标,这个节约意识恐怕来得既不是时候,更不是地方。不仅如此,对于“筷子路”的成因,在村干部那里是上级政府拨款不够,只能修成这样;而到了村民那里,则反映这条路没经过招标是村干部自己的人修的。不难看出,相比“村村通”工程投入不足,经费下拨的一路上“跑冒滴漏”,以及遭遇各级各层的利益分食,恐怕才是“村村通”建成“筷子路”的真正根源所在。
基于上述视点,“村村通”减肥成“筷子路”,其实无关时尚,而不过是权力示范导演的又一出闹剧罢了。武  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