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千人跪倒市长是个双输的结局
时间:2010-06-10 09:20:52来源:作者:张燕燕
4月13日,上千名群众到庄河市政府集体上访,部分群众在市政府门前下跪约30分钟。4月24日,大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对庄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明同志实行问责,责令其辞去中共庄河市委副书记、庄河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新华网 4月25日)
毫无疑问,无论如何,即使事发当时,市长出差在外,发生这样的事情,他都难辞其咎。因为千人下跪政府门前无人理会,折射出了一种习惯性的冷漠,市长作为当地政府的最高领导者和最终负责人对此“官风”的形成负有领导责任;也因为上千人的集体上访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突发性群体事件实际上是累积性工作疏忽激发的民怨爆发,市长等到群众找上门来了仍无觉无察的样子,不仅是举措失当,更是缺少责任心与必要的应对能力导致的失职。所以,该市长被责令辞职,实属咎由自取,没有什么值得怨天尤人的地方。但是,仍要说,今天这样的结果是个双输的局面。
一方面,导致该市长被责令辞职的直接原因并非笔者上面分析的理由,也不是群众下跪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引发了网络上“千人集体下跪求见市长未果”等议论,造成了“恶劣影响”。换言之,如果不是出现了有损当地乃至上级政府形象的网络议论,这个事件该如何定性、评价以及这名市长的前途,或者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亦未可知。可以看出,市长下台之“功”不在群众下跪,而在于造成了轰动效应。
因此,是网络上更强大的民意、情绪的酝酿,才扩散、放大了群众下跪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责令该市长辞职,无疑还算明智与及时。但是,在纾解民怨、民愤、民怒的同时,也会造成负面的示范作用:下跪是有效的,往后下跪就可能被效仿成一个普遍应用的上访模式。而将事情闹大、闹轰动,也会成为民众维权时的一种下意识选择,因为事实教育他们这样做的效率最高。
显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民众上访的模式与造成的效果上,并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提出的实质性问题。拿此次群众上访反映的村干部涉嫌挪用公款、受贿和玩忽职守的问题来说吧,原本就可以在行政、司法以及村民自治的制度性规范里从容解决。但是由于行政效率低、司法成本高、村民自治不够充分等短板因素的存在,群众申诉与表达的途径不畅通,上访成了无可奈何的选择。从这个层面说,被问责官员也是制度性的牺牲品。
赵  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