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韬略,身在最基层,大学生村官理应做一个观察者和探索者,在学习与实干中寻找中国的答案
一位中央领导曾寄语大学生村官,要把农民这个身份染在身上,作为一辈子成长的底色。从大学生到村官,需要怎样的嬗变?我当村官19个月,对此感触良多。
要尊敬一个农字,爱惜一份土气。农是什么?是黄土上的劳作?是烈日下的汗水?翻检民族文明史,其实,这个农字就在我们的血液里,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农,是诚实,是善良,是知足,也是智慧。而在农村,只要你足够有心,在每个村民身上,都可轻易发现这些可贵的品质。还要爱惜一份土气。费孝通先生曾勾画出一个美丽的乡土中国,在乡土社会里,有着最朴实的准则和最淳厚的情感,恰是洗尽我们身上浮躁之气的良药。
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转变,要看你身上的农气和土气有多少。有了这份农味儿和土气,才能从心灵深处真正走近农民,理解农民,尊敬农民,也才能对农民有真感情。有了真感情,才能入农户、知农情、识农趣。也许多几句耐心细致的解答,多几分换位思考的周到,你就会收获更多的真挚感情。我的办公室里有一双精美的布鞋,是村里一位老妈妈送的,它或许是我融入的一种证明,给了我许多感动,也给了我自信和动力。
要从学生村官做起,拜农民为师,向实践学习。大学生尽管学历高,但相比于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村干部和农村的广阔天地来讲,知识就显得有些苍白。到了农村,就要把 大字去掉,甘当学生。从姿态、仪表及行为中体现农民味,从风貌、作风和语言中找寻农民感,虚心请教、细心观察。
也要寻找契合点,施展自身所学。当前,改革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在破题寻解,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胸中有韬略,身在最基层,大学生村官理应做一个观察者和探索者,在学习与实干中寻找中国的答案。马克思说: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时代给出了机会,冲锋舍我其谁?
当初做出选择时,就已经很清楚,在农村工作没有高收入,也享受不到便利的文化生活。然而,来到农村发现你会,一份踏实、一份真情足可抵万金。圣雄甘地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世界;就精神生活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他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值得我们回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