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樊稠

选聘德才兼备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经受锻炼和考验,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从2008年4月到现在,已是全国部署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目前,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21.2万人,有8.2万人担任村“两委”干部,其中,任村党组织书记的3221人,任村委会主任的1839人;有3151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7人进入县直部门领导班子;7537人列入乡科级后备干部,531人列入县级后备干部;有37人成为省级党代会代表,有4人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有3万多人领办、参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451个,为24.3万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大学生从被组织上选聘到农村任职,再到被农民选为村官,直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展示才华,建功立业,规律在其中起着作用。为促进这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更健康深入地开展,确保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求是·红旗文摘杂志社、党支部书记杂志社、中华先锋网、组织人事报社、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新湘评论杂志社、江苏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日报社等十家党建媒体,联合启动了首届全国党支部书记论坛活动,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主要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以下共识:

一、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牢固基础。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生活、健康成长的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优良的品德,才能应对新的挑战,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村官从城市到农村,从学生娃到村官,角色转换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农民的成见。在一些农民眼中,大学生村官是城里来的“娃娃官”,是来镀金的,“镀金时期”一过,拔腿就走,根本就不指望你来建好新农村,给自己带来多少实惠。如何改变农民的成见,消除误解,被接纳,站住脚,实现角色的转变,成为农民最信赖最期待的力量,是大学生村官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因此,大学生村官能不能在穿着、语言表达和办事交往等方面,最大限度消减因久居城市、久在学校、久与网络接触等客观条件与农村农民存在自然差异而产生的心理距离,消减因自身有意无意传递或流露出的经济和文化优越感而与农民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思想素质。

二、勤奋学习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课题,更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选聘村官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村官不具备农村工作的专业知识,对农村基本政策和惠农政策了解也不多,欠缺《民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不懂农业生产技术,很难开展工作,更无从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勤奋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学习实践本领结合起来,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农村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熟知农村基本政策和惠农政策,了解《民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组织、口才、交际、沟通等工作能力,赢得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主动权。

三、经受艰苦环境的锻炼考验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农村生活比较艰苦,物质条件和城市比差距很大。但基层艰苦的环境是个大熔炉,越是艰苦环境越能锻炼人。但有的大学生村官吃苦的思想准备不足,面对农村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思想动摇,想打“退堂鼓”。经受不了艰苦环境的磨砺,就很难健康地成长成才,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勇于在农村基层“急、难、险、苦”的环境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己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吃苦精神。无数事实清楚地表明,经受艰苦环境的锻炼考验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四、融入群众、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则。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破解农村中各种难题的根本依靠。大学生村官只有融入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把群众当亲人,和农民群众一道创业致富,才能健康成长。

大学生村官要切实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既要解决好情感问题,也要解决好方法问题。一是要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尊重群众。要经常与群众话家常、打交道、共劳作,切实拉近与群众的生活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二是要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做到虔诚求学、虚心求教。三是要真诚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创业富民的实际效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组织培养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关键。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是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两者相互联动、优化组合、综合塑造的结果。选拔聘用后及时地教育、鼓励和严格地管理、要求,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组织部门要对大学生村官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人生志向等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大学生村官设计好职业路线,调整好从业心态,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对于适合从事党政工作的,建立“村官—村‘两委’负责人—乡镇干部—县乡领导干部”这样一个培养链,推荐其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表、妇女代表等;对于有志于创业发展的,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设立创业扶持资金、无息贴息贷款、创业培训和税费减免等措施提供全方位支持;对有回高校学习深造意愿的,在学费、备考条件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确保其顺利求学,对毕业后愿意继续任村官的予以优先续聘。县、乡组织部门应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规划意识,把职业规划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村官在村服务的全过程,使其既能身入基层、踏实干事,又能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为再次就业做好能力储备和心理准备。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经常同大学生村官谈心、谈话,解决他们的各种思想问题,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社会关注关爱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丰厚土壤。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大事,为全社会关注关爱是自然的。现在,全社会关注和呵护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氛围正在形成,把大学生村官“当成后备干部来培养、当成优秀人才来服务、当成自家孩子来关爱”已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们高兴地看到,在各级党组织悉心培养下,在家属、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支持下,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不负时代重托,不辱光荣使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健康茁壮地成长。

七、健全完善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2009年,中央多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前不久,中组部等六部委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针。实践证明,进一步健全完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的管理责任,加强管理监督,规范大学生村官的履职行为,健全保障机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水平;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设定科学的考核指标,积极创新考核办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树立起注重实干、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三是要完善有序流动机制,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完善配套措施,拓宽发展路径,让大学生村官流动的“五条出路”都走得通、走得畅,确保其健康成长成才。

毋庸讳言,在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业已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从农村基层组织方面来说,有的对大学生村官不够重视,也不够信任,在管理和使用上不敢放手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而是让其跑腿打杂,充当“打酱油”的角色;有的不能深刻地理解中央的战略部署,没有把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甚至把他们看成是累赘,没有起到培养的作用。从大学生村官方面来看,有的缺乏当好村官的远大志向,仅仅把当村官当作就业手段;有的不够用心,不能进入角色,融入群众中,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有的不够安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期盼服务期满,立刻走人。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大学生村官这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其规律可循。这些规律伴随着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实践,实现了组合和互动,勾画着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轨迹,决定了大学生村官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我们只有遵循规律,做好选拔聘用大学生村官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输送来自基层一线的后备人才。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