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但也有些大学生村官未能很好发挥作用,充当“打酱油”的角色。有一个大学生村官一肚子苦水:“我去年被乡政府借调协助做计划生育工作,今年又被乡政府招商办抽用,每天做些文件收发、数字统计、传达通知之类的杂事,选聘一年多了,完全在‘打酱油’。”据各地反映,类似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村官,顾名思义主要工作应该在村里,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也给予了明确界定,那就是熟悉掌握村情,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协助制订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如果让大学生村官脱离其岗位改做其他工作,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意义又怎样体现呢?固然,借到镇里“帮忙”,也能锻炼村官,但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根本目的是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农村情况的骨干人才。乡镇一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中央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意图,不可为一时之需,把村官当机关工勤人员使用,把他们淹没在繁杂的机关事务里而偏废了“正业”。
我们知道,农村相对城市来说,消息比较闭塞,知识相对匮乏,对于国家、地方的惠农政策信息了解得不多、不深、不及时。作为大学生村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给群众听,引导他们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学生村官还要努力做个“有心人”,自觉地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村情民意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将调查情况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为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民情代理”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当好群众事务的“办事员”,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积极促进农村的和谐进步。
我认为,大学生到农村为官是难得的人生机遇,在广阔的农村是大有可为的,所追求的不应该是简单的安身立命,而是要有实现远大理想和为祖国贡献才智的抱负,要把“镀金”变成“炼金”,把“跳板”变成“基石”。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