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让“干得好”的“发展得好”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资供销网作者:刘毅
9月11日,中组部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在线访谈。透过这次访谈,社会各界看到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辉煌成绩,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目前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努力方向。 古语云:“宰相起于州府,猛将拔于行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有志青年上山下乡,知民情,察社情,在基层一线培养了与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锻造了做好农村工作的过硬本领,为他们以后成长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既与历史上的政治智慧、治吏思想,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干部培养锻炼、选拔任用方针一脉相承,又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实践意义。 目前的中国农村,总体上是人才流动的“洼地”。稍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即便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也往往更倾向于到各方面条件更好的城市去寻求立足之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而面广量大的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少边穷的地区,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的“失血”,形成人才引进的“二元悖论”。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新鲜血液,对于加快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和助推效应。 要让这项工作继续扩大效果,就必须在机制上下功夫,不仅要推动下得去,还要保证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古语云:“在位无能,其祸必酷;在任无德,其殃必大”。要让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建立健全以德才为标准、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评价、选拔使用、激励保障体系。进一步搭建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脱颖而出的竞争平台,拓宽他们的事业通道和发展空间,使能力强的出得来,实绩优的用得上。从制度上改变一部分大学生村官“镀镀金”的“候鸟”思想,改变一些大学生村官“24个节气不知道、大麦小麦分不清、五谷杂粮认不识”的现状,促进他们深度融入农村、真情服务农民,在基层广阔的大舞台上奉献青春、成就梦想。 对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导向,就是党的选人用人标准的缩影与折射。对那些融入农村深、转变角色快、服务农民效果好、群众公认度高的大学生村官,就是要不拘一格选拔使用,让想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回报。从而真正树立起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加快构建“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