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是新的条件下的新生事物,对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被选拔到农村做村官的大学生,如何能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综合和总结各地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似应实现“六个转变”。
一、坚持面向实践,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大学时期,大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意气风发的学生,学习是每个人的主要任务。从学子到农村干部,首先是进入新的社会角色。不管过去学的是什么,现在担负的都是农村干部这个角色,面对的是农业和农村工作,所以要扑下身子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其次是接受新的任务。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的大学生到农村这个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每个大学生村官,既然选择了这个舞台,就要珍惜这个岗位,不但要学会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还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坚持面向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和提升为工作成果,是每个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坚持学以致用,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首先要对自己所任职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尽快熟悉村级组织运作机制。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问题,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特别是重要问题时,要有大局意识;要锻炼自理能力,克服依赖思想;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做鲁莽草率的事情,使自己由“成人化”向“成熟化”转变,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转变。
三、坚持深入基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课题。学以立志,学以养德。过去,在学校、在课堂向书本学习;现在,在基层、在农村有了一个向实践、向群众学习的机会。面对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首先就是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是虚心学习农民群众的优点和经验。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就一定能够完善和提高自己。
四、坚持艰苦奋斗,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学生时代,许多事情都是由父母、老师、同学帮助的。成为村官后,由城市到了农村,除了依靠组织、领导和群众外,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虽然在学校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自立、自律能力,但面对条件艰苦、工作繁杂的农村,不仅要增强自主、自立、自律意识,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克服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能够经受困难和挫折。要学会应对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
五、坚持联系群众,实现交往方式的转变。成为大学生村官后,自己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学生时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和同学,共同的语言,同样的年华,容易交流,也容易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农村,交往的对象是农民群众,相互之间的了解与磨合不仅要费时间,还要填补文化、思想、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作为村干部,要坚持联系群众的观点,改变学生时期的交往方式,学会和善于同农民群众打交道,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完成好这些任务,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善于理解和宽容他人,做到与农民群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谅解。
六、坚持面向未来,实现追求方式的转变。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大学生,当怀揣着梦想迈进大学门槛时,会感到离梦想只剩一步之遥。但当走出大学校门,经过层层选拔当上村官后,又会感到离梦想竟然还是那么遥远。其实,面对未来,大学生担任村干部仅仅是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到农村工作,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从自豪和陶醉中摆脱出来,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该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目标,如果过去把勤奋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作为追求目标,那现在就要把勇于实践、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作为追求目标,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