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70岁左右,眼睛明亮透澈,两排整齐的假牙,笑起来极为亲切,身穿深蓝色外衣,整洁纯朴。
那天,我们刚丈量完土地,在田边树荫下休息,张大爷在一旁给枇杷株疏花,并把摘下的枇杷花装进袋子。我好奇地凑上前去问:“大爷,这枇杷花摘下来卖钱么?”
“这花不卖,自家留着,煮着喝可以降火气。你要的话我摘些送给你,不要钱的。”大爷笑着说。我急忙解释说:“不用了,我只是随便问问!”大爷说:“你来我们农村千万别客气,这些家里多的是,要就尽管拿袋子装!”我婉言谢绝,饶有兴趣地看大爷娴熟地忙碌。
疏花结束后,张大爷走过来看到我拿着相机在拍土地,就问我:“你那是在照相吗?能不能帮我照一张啊?”我轻松地回了句:“当然可以啊!”张大爷说:“我长这么大,还没照过相呢!”我一下子语塞,再平常不过的拍照,在大爷眼中竟是种奢侈。
我知道这是大爷耕耘了几十年的土地,跟这些果树肯定有感情了,于是我就特地请大爷站在荔枝树和枇杷树中间,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把衣服理顺了,笔直地站在树中间,明亮的双眼紧盯着我手中相机的镜头,那份纯朴和亲切,永远定格在了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给张大爷拍人生中第一张相片,给原本枯燥的征地工作增添了几分人情味,也为我在基层工作中密切干群关系带来了几分自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