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时评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违背政策初衷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唐豆豆
最新出版的201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8年至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5%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时间在3天以下,西部地区有1/3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基本不在岗,中部地区有超过1/3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到岗时间不到5天。2010年9月进行的调查再次显示,有77%的大学生村官有被乡镇借调的经历,其中23%的人被长期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据4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六成多甚至比例更高的大学生村官竟然不在村,这着实令人吃惊,很值得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被基层政府“截留”,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政府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也让大学生免去了“下乡进村”的艰辛,但它毫无疑问严重违背了政策初衷,是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异化。如果任其蔓延,不仅让大学生村官政策严重变形走样,沦为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还将严重损害该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政策的公信力和广大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度。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这既是培养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为了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扩大大学生就业,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改变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进行治理的传统落后模式,大力提高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努力改变农村面貌,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技能,思想开放,视野广阔,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增进与广大农民的感情,从而在未来挑起农村发展和中国腾飞的重担。因此,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政策,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大学生村官被基层政府“截留”,意味着大学生村官事实上已远离农村,成为“事实上的公务员”,这必然让“既改变农村面貌又促进大学生锻炼”国家政策的初衷沦为泡影。看来,对“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现象,从政府到社会还真不能小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