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先进经营理念促农增收
金堂县祝新村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村民担心失去土地后利益得不到保障。该村大学生张勇收集了市委、市政府文件,并整理成册送到村民手中。在村广播站设立“天天8点”、“每周一谈”专题节目,开展政策讲解、政策咨询服务,使村民理解了政策,积极签约入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龙泉驿区万兴乡止马店村大学生张艳向农民培训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大大提高了鸡的成活率,养殖农户人均增收420元;彭州市濛阳镇大学生组织菜农成立了“濛阳镇空心菜协会”,注册了“紫霞”商标,提高种植技术含量,统一营销管理,种植成本从原来3200元/亩降低到现在的2300元/亩,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60亩扩大到2007年的600多亩,纯利润由以前的不足5000元/亩提高到1.2万/亩……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据介绍,大学生们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深入所在村(社区)调研,帮助制定产业规划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通过参与集体经济建设、创设产业协会、建立网络营销网站等方面的工作,发展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除了经济建设外,在加强村社文化建设方面,大学生们使社区文化生活上了台阶。温江区公平街办惠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黄荷利用其文艺特长,创办了老年大学惠民分校,开设了读书班、电脑班、舞蹈音乐班、健康知识、法律知识讲座等多门课程,组织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
20人被公推直选为村支书
“一村(社区)一大”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后备干部的良好平台。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有意识地把大学生放到难度较大的岗位去锻炼,放到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中担任职务,参与经济管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有意识的培养和大学生自身努力,我市已有39名大学生当选为乡镇(街道)团委副书记,20人通过公推直选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8人被选举为村主任,166人成为村(社区)两委会成员,779人任村(社区)主任助理,1496人担任了村(社区)团支部书记,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
大学生们来自近20个学科专业
“‘一村(社区)一大’是优化村社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社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方法。”据有关负责人介绍,选拔出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3岁,4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近20个学科专业,普遍掌握一定的技能,他们促进了村(社区)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使村社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改善。温江区在实施“一村(社区)一大”之前,村(社区)干部中40岁以下的仅占16.54%,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5.75%,大学生进入后,40岁以下干部的比例上升为43.33%,大专以上学历提高到55%。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