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和政府的规划和安排下,全国正在逐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向十七大的报告中,谈到农业问题时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还指出:“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 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等,落实这些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少什么?我认为:一是资金,这需要农村自己筹集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二是人才,这可以说是农村最最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来进行规划和指导,这也同样需要人才。
人才从那里来?新华社报道的北京和河南郑州的事例,他们给农村输送人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 —— 大学生到农村去,那里有施展你才能的广阔天地。
北京市从2006年以来,开始推行大学生担任“村官”制度,连续三年招聘了8000名大学生到京郊农村近4000个自然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给农村送去了人才,送去了科学知识,送去了建设新农村的力量!
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扎根农村,他们还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北京从2009年开始,首批大学生“村官”合同到期,他们今后的出路如何?目前相关部门考虑了几种方式,一种是希望有志于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人,继续留任;一种是考虑在政府机关,比如乡镇、区县的一些部门充实新的管理人员时,拿出一部分职位来,留给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河南省郑州市日前出台了《郑州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激励大学生去担任村干部在农村建功立业,贡献突出者可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从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选拔的大学生村干部,原单位保留其职级、编制,工资待遇不变,同时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干部的高校毕业生,期间,按国家和郑州市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交纳各类社会保险;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工作时间计入工龄,工作满两年后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加分的优惠政策,且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乡镇(街道)机关招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时,原则上在大学生村干部中招录(聘),贡献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符合条件的可直接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
两个城市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都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目的就是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农村带去了知识和力量,同时也解决了毕业了,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特别是所学专业对头的,那里更是你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大学生到农村去,北京说:“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一个长效机制,不是短期行为。”我为之欢呼、庆幸;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条宽广的康庄大道!
我再重复强调大学生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你的力量!事物总是这样的,人们不是说:万事开头难吗,攀上这段小坡,前面就是坦途!也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