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我县公开招考了4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加上2007年4月,我县另有6名大学生已到农村(社区)工作。现在全县共有46名高校毕业生在农村(社区)工作,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新型社区中的作用。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几位大学生村官,记录了他们工作生活上的点滴。
中南社区团支部书记 祝欣
社区里还有很多低收入家庭,走进他们家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很心酸。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成就感。2007年4月通过公开招考参加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祝欣这样对记者说。
2005年,祝欣从嘉兴学院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发展和改革局的多个岗位上服务了一年时间。现在是壶山街道中南社区的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9个月的时间,祝欣慢慢地融入了社区服务者这一角色。社区的工作是繁忙而又琐碎的,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他们深入居民家中广泛宣传,还要带领志愿者走街串巷做保洁工作,落实低保政策,需要他们挨家挨户地调查、走访,还有计划生育工作、灭鼠工作等等,总有忙不完的事。因为他是社区工作人员中惟一的一位年轻人,还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电脑资料的处理工作。
最让祝欣牵挂的是社区里的那些孤寡老人、困难户。社区里一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没有退休工资,住的是老房子,平时的生活较为困难。祝欣在 走访过程中被深深地震憾着,同时他也在思考着怎样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渴望社会的温暖,有一次,社区在社会热心人士的赞助下,给他们送去一床棉丝被,他们就非常的感动。”祝欣说。为了更好地帮扶这一群体,社区组建了1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计划开展居民间的互动工作,而祝欣就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由于社区志愿者的年龄普遍偏大,祝欣隐隐感到一丝忧虑,不过,县委、县政府已经把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帮扶力度不断加强,这又让他对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信心。
王宅村村主任助理金智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的金智现任王宅镇王宅村的村主任助理。作为2007年的应届毕业生,她之所以回到家乡选择了农村基层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对养育她的这方水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另一方面是因为她觉得,基层工作经历是她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最好一课。
金智走马上任只有一个多月,但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加上春节将至,经常随村里的领导深入低收入家庭走访慰问,所以她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她喜欢和村民们拉家常,在交往中感受着村民的那份淳朴,汲取着书本里没有的那些知识。她觉得,自己已经慢慢习惯并且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中,金智总思考着怎样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为促进乡风文明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前一阶段,她根据村里的安排,对村里的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完善。她认为,合理合法的制度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基础。作为村主任助理,金智也希望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村里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但现在,她更多的还是在处理小事的时候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有一次,村里一间店面的所有权人和承租人就店面修缮问题发生矛盾并闹到了村党支部,金智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事情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往往也就是邻里之间的小事,但在金智的眼里,这都是“大事”。对于这些“大事”她都会全身心投入处理,为了让村里更和谐,也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充实。
新宅村村主任助理徐伟俊
1月15日,记者驱车前往新宅镇新宅村,采访大学生村官徐伟俊。找到小徐时,他正和村里的文书一起整理资料,看到我们,他赶忙放下手头工作,开始接受采访。
徐伟俊带着一副眼睛,看上去属于那种腼腆型男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徐伟俊2007年从中国计量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毕业后的小徐也想过留在大城市杭州发展。但在毕业呆在家的那段时间里,却给予了他别的选择权。一次偶然的机会,徐伟俊看到县里正在招考大学生村官,于是他决定去试试看。结果,准备充分的小徐被分派到新宅村当村主任助理。
当得知小徐的许多同学毕业后都到了好单位、好公司上班时,记者问他当初为何会选择来农村工作?小徐说:“像我们这些大学生到农村来工作,其实是想在基层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希望给基层带去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双赢。”
帮助文书整理统计年终报表、农业、经济报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是小徐的主要工作,偶尔他会和浙大驻村指导员一起去走访一些低收入农户,和镇干部一起到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一年收入、开支情况,在新宅村换届选举时,他还做过会议记录。“小徐这人每天上班都特别的准时,工作态度认真,积极性也高。自从他来了以后,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说起徐伟俊,村里的文书郑璋宝是赞叹不已。
在村里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徐似乎也有了许多体会。他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由于刚毕业,毫无社会经验,心里特别没底。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后,他的最大感触就是在基层看到了以往不了解的精彩世界,体验到了异于校园的那种生活。
当问及今后的打算,徐伟俊表示,当前最主要就是先给自己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他会用空闲的时间多到村里走动,和基层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平时的交流接触中多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让自己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能有一番大作为,以便更好地为村里做贡献。
县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施迎璐
“她很勤快,工作也很认真,我们村还打算把她重点培养成村里的‘多面手’呢。”1月16日,当记者采访柳城畲族镇县前村党支部书记杨东升时,他一直不停地夸着,而这位受夸奖的就是他的助理施迎璐。
施迎璐是县前村人,2002年从浙江万里学院经济法专业毕业的同时也拿到了浙江大学法律专业的文凭。毕业后,她就在本村的第一轻工机械厂担任法务专员,负责合同处理工作。2005年,她在柳城畲族镇法庭基层庭担任书记员,还获得全院先进个人的称号。去年,施迎璐参加考试被录取后,又回到了熟悉的村里工作。杨东升告诉记者:“施迎璐来村里之前,被分配在县城工作,刚好她老公在县城上班,不过,她却放弃了这个好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乡来工作,这一点真的非常让人敬佩。”
对于自己当初的这个选择,施迎璐却表示不后悔。她说:“可能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关系,自己一直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回家乡来工作,好不容易有机会,真的不想就这么放弃。更何况我觉得在基层的涉及面广、干事主动性强、接触的人也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可以让自己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有更好地展现机会。”可能真的像她自己所说,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到村不久,施迎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她足足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把档案室里所有的档案都整理和熟悉了一遍,还利用所学,将人口、户籍等管理都建立了电子档案等等。
一个多月的工作,给了施迎璐许多感想,“刚来的第一天就和村干部一起走访了党员家庭和困难户,村领导还把她一一介绍给村民认识,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同时也清楚地发现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现在的她每天都会主动去了解有关三农政策、十七大精神等一系列有关农村工作的书籍资料,加强电脑应用技能方面的操作。“我要珍惜来这里学习的机会,也会多学习其他方面知识来提高自己,以便更好的为农村工作。”施迎璐这样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