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河南省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时间:2009-10-28 15:08:2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山人

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河南省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从2003年开始,我们河南省平顶山市用3年时间向全市2637个行政村和部分社区各选派1名大学生村干部,于2006年初顺利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这项举措,不仅为新农村建设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而且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3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专门作出批示称之为一项战略举措。2007年4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10月,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在看了新华社关于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报道后,也作出了重要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党建研究、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山西、湖南等6个省和许多地市通过派人前来实地考察、邮递资料等形式,前去借鉴我们的做法。之所以产生这么好的社会反响,主要得益于我们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得益于我们工作中的不懈努力。

  一、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平顶山市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在推行这一决策中,我们非常注重从政治上、经济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为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敬业奉献营造宽松的环境,实际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制定政策,明确待遇。为让大学生村干部安心工作,市委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政策,2003的,刚选派时,市委明确规定:工资待遇方面,在职人员由本单位保留编制、职级,工资待遇不变;非在职人员的工资,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3:4:3的比例筹措发放,大专学历人员每人每月为620-680元、本科的为660-720元之间。2007年1月,把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纳入年度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随着公务员工资的上涨和物价的上涨,2007年10月,市委又及时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资和补贴予以调整,大专学历的,每人每月为900元;本科学历的为1000元。并由县(市、区)参照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标准,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大病救助保险。政治方面,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期满3年,使所在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且个人起重要作用、得到群众拥护、经组织考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提拔使用。近期,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中,有60多名表现特别突出的即将得到提拔任用。

  (二)坚持公道,严格选拔。为保证大学生村干部的选拔质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采用公开选拔县级干部的做法,面向全市公开组织笔试、面试和考察工作,整个选拔过程始终在“阳光下操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根据每个选拔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农村的实际需求,按照“属地优先、适当调剂、兼顾单位部门对口帮扶”的原则,因才施用,合理分派,为他们摆脱家族、宗族的干扰营造良好环境。?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经编制委员会研究决定,市、县、乡三级都在组织部门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2-4名专职人员,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组织考核、督查服务、辞职辞退等10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市县两级每年都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或工作计划,定时检查完成情况,使年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建立了专门网站,研制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加强了基础管理。市委组织部每年、县里每半年都组织考核组,依据制定的考核办法,逐村逐人进行考核。近年来,我们依据考核结果,对980名优秀等次人员进行奖励,对89人进行了诫勉谈话或予以辞退。同时,对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缺位,及时予以补充,使这支队伍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健康发展。这些措施,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保证了这支队伍的纯洁性。?

  (四)多策并举,强化培育。每选拔一批大学生,我们都及时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岗前培训。汇编了60多万字的《大学生村干部实用工作手册》,发给每一位大学生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备足了“精神食粮”。我们把大学生村干部列入干部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市财政先后拿出150多万元作为专项培训经费。四年多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大学生村干部达4879人次。其中,市委组织部直接培训1869人次,并分两批选送238名特别优秀人员到苏州进行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督查服务,搞好帮带。我们从市直有关单位抽调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20 名县级干部,组成5个督查组,建立督查工作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县(市)区组建了10个指导服务组,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工作。县、乡、村三级指定1-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带,“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保证了他们在岗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

  (六)倡树典型,搞好引导。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简报、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宣传各地加强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市县两级党员电教中心拍摄了大学生村干部先进典型电教片68部,在新闻媒体上轮番播出。前不久,我们组织拍摄的电影《女大学生部落》(中央电视台已经收购了电影播映权,5月份将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映)。这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大学生村干部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取得的成效可圈可点?

  (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为农村汇集了一批熟悉农、林、水、种、养、加等实用人才。经过实践锻炼,他们大多数成为农村新观念的传播者、新技术的推广者、好项目的示范者和先进文化的引导者。据统计,大学生村干部已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2600多个;个人带头上项目200多个,与群众联合上项目1290多个;帮助引进资金10多亿元,修建乡村公路2460多公里,兴建校舍、桥涵、饮水工程2180多座(所),新建沼气池2.6万座,推介优质良种4600多亩,帮助发展养殖户、种植户2万多个;培训农民122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杨全军同志,在任郏县赵花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后,针对当地生产铁锅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的状况,与北京化工学院、苏泊尔厨具公司联合,组建了“铁锅研究所”、“上华铁锅网站”,生产的精制铁锅畅销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区市。洛阳师专毕业的王似阳同志,在任汝州市怯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后,积极筹措资金修建了一条铁路专用线。目前,这条专用线每年为村里创收120多万元,群众赞叹地说:“大学生村官”还能修铁路,真了不起。? ?

  (二)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有2036名大学生在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后,依法进入村“两委”班子,占大学生村干部总数的89%,其中22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在村里挑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干部入党,现有968人加入党组织,726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选派的大学生村干部中,还有38对夫妻和12对兄弟姐妹“村官”,成为这支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搭建了新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干部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被当地村民称为科技致富的“小专家”、农村工作的“多面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积极为他们考取公务员、参政议政、评优评先搭建舞台。在今年河南省招录公务员中,我市有216人获得了加分,先后有68人考为公务员。还有5人被推选为省、市党代会代表,78人被推选为县、乡人大代表,36人获省、市“新长征突击手”、“五四青年奖章”、劳动模范、优秀******员等荣誉。上海技术师院毕业的付永现同志入村后不久就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他把群众的信任当作“最高奖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使该村人均年收入增加2600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还被推选为省党代会代表。

  (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新的经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是家庭的希望,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既减少了城市里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又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增添了积极因素。四年多来,他们共帮助农村修建图书室、娱乐室、体育场等文化场所757处,调解各类纠纷2.8万件次,帮扶贫困户5594户,帮扶困难学生2235人,照顾孤寡老人3074人,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事项11.4万件次,为“和谐村”、“文明村”、“小康村”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

  (五)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拓宽了新的渠道。我们选派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应届高校毕业生1360名、企业失业下岗职工205名、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317名、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755名。不仅助推了企业改制、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而且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步改变了就业观念,乐于面向基层择业。四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2860多人。?

  三、几点体会和认识?

  在实施大规模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我们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较为深刻:

  (一)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后,村级组织能够调动的资源大大减少,村干部的价值趋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不能干”的现象比较普遍。选派大学生任村干部有利于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选派大学生村干部是推进农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原因,绝大多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局限于本村本土,范围小,视野窄,有的村甚至选不出干部。在第五届村委会换届中,我们积极大学生村干部依法参与竞选,使90%的大学生村干部走上村里的领导岗位。这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村干部“土生土长”的“体内循环”的传统模式,也为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我们在分派时,实行交流任职,原则上不许在本村任职,使他们能够摆脱家族宗族的干扰,很快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鲁山县、湛河区的行政村印章一律交给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收到了很好效果。由此可以设想,如果条件成熟,为每个村配备1-2名大学生村干部,长期坚持下去,也许会引起农村现行机制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给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要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村干部珍惜岗位、安心工作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村干部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发展潜力的队伍,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寓严格管理于真情服务之中,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效服务。要鼓励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使农村基层真正成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摇篮。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对一些偏远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上级财政部门可以区分情况,在经济上予以补贴,使他们安心在条件艰苦的村里工作。另一方面,主管部门、涉农部门、金融部门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在信息技术、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场地安排、贴息贷款等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探索加强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干部真正安下心、扎下根、干得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