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临海大学生“村官”的蹲点日记
时间:2009-10-28 15:08:4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我随书记蹲点调研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去年通过公开考试录用为大学生“村官”。3月10日至14日,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卢子跃同志到尤溪镇大左村蹲点调研,组织上安排我全程跟随卢书记,有幸接触到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看得到的卢书记,听他讲话,看他办事。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了,这一周对我来说感触颇深、收获良多,卢书记以其平易近人、求真务实、亲民为民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书记,来到咱们村”

尤溪镇大左村位于义城港上游,村内仅有两百多户八百余人,几百年来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动四乡八村的大事,是一个平静安定的普通小村庄。听说市委书记要来蹲点调研,大左村的群众都非常高兴,在他们的印象里,市委书记是“办大事”的,到这么个小村庄来,而且一来就是一星期,这是多么难得啊。在与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见面会上,卢书记详细地了解大左村的情况,并向大家表示: “以后我与你们一样,也是大左村村民了,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们一起来商讨解决。”朴实的言语,平和的举止,一下子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几天里,卢书记住农家、访农户、办实事,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有困难都想到来找书记。几天来,卢书记与镇村干部一起为村里办了一大摞好事,解决了一大堆难题,实现了很多他们多年来难以实现的愿望。蹲点结束时,成群的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口敲锣欢送卢书记,就像送别一个亲人去远方,那种发自内心的依依不舍,我记忆犹新。蹲点调研期间卢书记住宿这家的房东阿姨激动地对我说:“做梦也没想到,大领导会住进我家,对我们家那么好,还给我们村做了那么多的大好事,真希望他多住一段时间。卢书记住在我们家是我的骄傲,我们家的福气!”有些村民还向卢书记敬送上“万民伞”和感谢的锦旗,那场景真让人难忘!

“发展,创业是基础”

“解决民生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发展经济。”在民情恳谈会上,在十七大精神宣讲中,卢书记反复强调:“要发展,创业是基础”。几天里,我对卢书记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熟悉农村,非常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他与镇村干部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每当有干部向他提出发展思路时,就特别感兴趣,人也变得特别有精神。在考察大左村与涌泉“忘不了”合作社开发的柑桔脱毒苗繁育基地时,卢书记对这种引进先进技术和品牌,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非常赞同,鼓励他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解决好销路问题。

王扇村位于尤溪镇的西南角,是个山上村,与黄岩宁溪镇接壤。近几年王扇村开发种植了千亩枇杷,枇杷长势十分喜人,但由于道路不便严重制约枇杷的外运。再加上连接宁溪与尤溪两镇的公路在宁溪境内已经得到拓宽改造,而尤溪一方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未能改建,形成鲜明对比,群众反响比较强烈。听到这个反映,3月12日,卢书记在有关人员陪同下,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一大早就乘车来到王扇村调研,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沉重的场景,连接黄岩与尤溪的道路,一边是“阳光大道”,一边却是“羊肠小道”,巨大的反差给卢书记带来了震撼。要致富,先修路。要帮助山上村民发展经济,就必须尽快改造上山的公路。卢书记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拍板,力争通过两年时间来完成临宁路建设,其中年内首先完成山上段路面的硬化。听到这一消息的在场的村民热烈鼓掌,感谢卢书记。我不由地感叹,他们盼了多少年的愿望终于有了希望,我仿佛看到一条宽敞的大道已在眼前建成了!

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卢书记事先深入地了解了大左村“两委”的工作情况,并亲自找“两委”成员和党员谈心谈话,掌握选情,在他的指导下,大左村22名党员严格按照选举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成功地选举出了村支委班子,圆满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

“民生,无小事”

卢书记驻村第一天,就张贴了《致村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挂出了民情意见箱,发放了调查问卷,与村民进行多渠道的接触。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卢书记说:“民生,无小事”。并多次召集相关人员,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制订解决方案。在百忙中,他也不忘访贫问苦。3月11日,卢书记走访了5户困难党员、群众和1位建国前老党员,每到一家,都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和他们热情交谈,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家住栅下村的黄小毛是位建国前老党员,现已84岁,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立下过战功。卢书记走了十多分钟又陡又窄的山路来到他家,亲切地问寒问暖 :“有没有享受补助?每月享受多少金额?生活有什么困难?”当了解到黄小毛每年要用掉一大笔医药费,是个很大的经济负担时,当场明确表态:老党员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作过贡献,是人民的有功之臣,希望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关心帮助他们,特别对年老生病、生活困难的老同志,要给他们补助一定的医药费,以减轻负担,让他们安度晚年。

在困难党员董建军家时,卢书记得知他身患中风和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医药费开销大是他家贫困的重要原因,就鼓励他说,“身体不但要靠治疗,还要靠调节心情,要安心养病,党和政府会继续关心你的生活。”看到卢书记对群众那样细心,那样随和、亲切,给予了群众那么多的关心和关爱,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卢书记还常常走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详细了解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不摆一点架子,没有一点官腔。以前我只是经常听到说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理解不是很深,卢书记以他的实际行动对这六个字作了最真切的诠释。随卢子跃书记蹲点调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更加坚定了我今后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尤溪镇大学生“村官” 何丽琴)

我随市长蹲点调研


初春,空气中还有一丝寒意,油菜花却已盛开。3月10日,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千名干部下基层、作宣讲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来到杜桥镇半洋村蹲点。半洋村也是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志坚的蹲点村,我有幸跟随市长进行蹲点调研,内心有一份激动,更有一丝担心:“市长会不会很严肃?会不会……”

下午2时多,李市长自带铺盖,轻车简从,来到了半洋村,住进了村民李雨香家,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一下车,李市长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他公布了手机号码,挂上了“民情信箱”,与村“两委”和部分村民代表见面,了解村情民意。

“今天我是来半洋村做村民来的。”“能够和大家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是缘分,我很珍惜,大家有什么事尽管说、对我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管提。” 短短几句话,拉近了市长与百姓的心,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市长原来这么随和!”村民纷纷说道,我也这样想。   

随后,李市长走访了6户困难群众家庭。  

晚饭后,房东李大爷搬出了竹椅子,摆在院子里。李市长与半洋村部分村干部、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和致富带头人拉起了家常。住在周边的村民纷纷围拢上来,与市长卖起了“白搭”,谈得最多的是半洋如何发展的话题。市长听得很认真,时而点头时而大笑,讲得很投入,时而讲政策时而举实例,偶尔听到农村建设发展的“金点子”时,就拿起笔记下来。村民越围越多,筑起了一堵“人墙”,都说:“没想到这位平时只在电视里见到的‘大官’,这么和蔼可亲”。一直聊到晚上十点,李市长才休息。

一天下来,走了近十里的路,的确有点累,但我也很有感触:一是村民真心欢迎。原以为领导蹲点调研是一种形式,但看到这么多群众真心真意地欢迎市长,看到围在市长身边与他聊天时那么投入那么开心,我发现我的认识错了,领导不管大小,只要真的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是真心欢迎的!二是村民真想发展。这一天从村干部到普通群众,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个愿望,就是想发展、盼发展、要发展,许多村民为村里历史上错过了多个发展机遇而痛惜,也纷纷要求市长帮助村里理思路、定方向、做规划、搞开发。看着一双双盼望的眼睛,听着一句句热切的话语,我似乎看到了半洋的未来,看到了杜桥和东部的未来。

民生其实就是一件件“小事”

民生是当前热点问题,也是个很大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得知李志坚市长今天调研的主题是民生问题,我很好奇,在百万人口大市的市长眼里,民生是什么?

在亚光眼镜厂,李市长问得最多的是企业生产和工人的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问题。“你老家哪里啊?在这边习惯吗?工资待遇怎么样?小孩子读书怎么办?要不要加班?加班工资多少?”“我在这三四年了,过得挺好的”“有时加班,工资都付的”职工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讲开了。

在大汾中学,李市长一进校门就直奔学生食堂,查看卫生实施,问菜价、问家庭贫困学生营养餐落实情况。我注意到两件小事,一是李市长打开食堂的冷藏冰箱,把冰箱里的食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仔细察看,看到一坨排骨似乎已放了多天,李市长立即把大师傅叫到跟前,严肃地说:“一定要注意啊,像这样的东西千万不能给学生吃!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出一丁点儿的差错。”二是李市长仔细地用手摸了摸灶台、切菜板和售菜台,查查是不是有油腻。我想,就是卫生检查员,恐怕也没这么认真吧。

在杜桥镇中心卫生院,李市长向农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询问农民看病划卡报销情况,问每张处方药费是多少。得知这家卫生院2004年到2007年的每张处方药费只从34元涨到37元时,市长非常高兴,说卫生院定位准确,服务到位。 “农民健康体检,现在什么病检出最多?”院长说高血压检出率高达17%,市长的眉头皱了起来,说要向农民多宣传健康知识,注意卫生保健。

在杜桥镇敬老院,李市长走进老人们住的房间,细心地用手按了按床上的铺盖,叮嘱敬老院负责同志,要照顾好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让老人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回来的路上,李市长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我恍然大悟,市长眼里的民生,他所关心、关注的大事,其实就是普通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一件件“小事”。

(杜桥镇大学生“村官” 马卫玲)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