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岳池县从规范管理、关注成长的角度出发,采取六大举措,确保了村官工作稳步推进。
2007年9月,岳池县选聘7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该县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抽调得力干部专门开展村官工作。同时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打卡直发。二是责任到人,结对帮带。各乡镇明确各村(社区)主任为大学生村官的帮带责任人,通过指引工作思路,传授基层工作经验,让大学生村官少走弯路,尽快成长。乡镇党委领导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帮他们解疑答惑,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三是强化交流,宣传典型。为方便村官交流,通过互联网创建全县村官交流平台,用于上传各类有关村官的信息,及时沟通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进入工作角色。四是关注成长,抓好培养。突出以人为本,解决好村官的思想问题。利用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欢、联谊活动。抽调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政府多个部门进行岗位锻炼,参与乡镇日常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在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矛盾排查调处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五是加强监督,注重调研。县人事局专人负责查收“村官工作总结”。有针对性地深入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逐步加大对村官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未到岗、辞职和考聘到其它单位的,立即停发其生活补贴,解除聘用关系,做到了“情况明、底数清”,切实加强了对村官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效果明显。六是建立管理考核制度。严格考勤制度,要求大学生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服从村(社区)工作安排,同时安排人员不定期到村(社区)督查,确保了大学生“村官”有条不紊。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