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失明的村民覃婆婆,今年76岁。她最开心的事是王玲来家陪她聊天
4月9日早晨7点,天刚蒙蒙亮,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宣汉县老君乡紫云村村民还沉浸在睡梦中,24岁的大学生“村官”王玲已经步行1个多小时山路,来到村民贺其红家的大棚里查看莴苣的生长情况……
作为达州市首批30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年轻的“村官”王玲不仅为偏远的紫云村带去了科学和技术,更因在抗击今年特大暴风雪中的突出表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传。<BR> <STRONG>大学生“村官”有双农民手
这本该是一双白皙、娇小的手,可是摊开手掌,却有一排又黄又硬的茧巴,每根手指上还有水泡被挑破的痕迹。这是王玲的手。“不像大学生的手,是农民的手。”她很爽朗地笑着。
紫云村6社是王玲的对口联系点,这里有73户257位村民,她肩上的担子不轻。
2月24日早上8点,一觉醒来,紫云村的种粮大户杨兴伟发现外面风雨交加,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天气这样差,王玲她们应该不会来了。”就在前一天,王玲和他约好,说今天要带一些人来帮他盖地膜、种玉米。然而当杨兴伟夫妇赶到地里时,却惊讶地发现披着蓝色雨衣、穿着长筒靴的王玲已经帮他们盖好了一块地,“如果不及时把膜盖上去,化肥和农家肥就会被雨水带走,辛辛苦苦洒下的肥料就都浪费了。”在村子里待久了,好学的王玲俨然成了农技专家。盖地膜需要双手抓泥来压盖地膜边,由于长时间抓土,王玲的10根手指头都打起了血泡。到了下午,因被农家肥里的细菌感染,王玲手上又冒出了十多个小水泡,直发痒。将杨兴伟家近20亩玉米地全都盖上地膜,王玲与村社干部一道打着电筒,踩着泥泞的山路回到乡上已经是晚上8点了。“那天晚上,两只手又痛又痒,在宿舍里折腾到大半夜才睡着。”王玲对记者说,虽然难受,但是心里又莫名地很兴奋,“因为从来没想到,自己也能干这么多农活!”
音乐系女孩选择偏远农村
2005年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王玲,开朗、率真,唱歌、跳舞、弹钢琴样样拿手,并且每年都拿奖学金,同时她还热心社会活动,是学校里最积极的志愿者,孤儿院、养老院、聋哑学校……时常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毕业后,王玲先后在宁波、攀枝花等地任过教师。2007年,她在四川人事网上无意中看到宣汉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其中老君乡的紫云村也在选聘村主任助理。王玲坦言,“我是从老君乡的紫云村出来的,那里的贫穷与落后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但是,我想,我懂电脑、会英语,也比村里人见过更多的世面,我觉得自己可以为老君、为紫云做些事情,加上从网上也看到不少有关国家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的消息,于是产生了回老家当‘村官’的念头。”
“玲玲,与其在外面奔波倒不如回家,我们相信你的选择,要干就好好干!”远在浙江打工的父母打来的电话,给了王玲莫大的鼓舞。8月,王玲辞去在攀枝花贵族学校每月2000多元的工作,回到宣汉参加了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考试,经过层层选拔,王玲成了宣汉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官’”。
“王妹儿,你送的书真灵,你看,用书上的方法,我招来了这么多蜜蜂……”紫云村56岁的罗建华一见到王玲,就高兴得竖起大拇指直夸“大学生就是不一样”。罗建华是村里左手齐腕断裂的残疾人,他从几年前开始用土法养蜜蜂,可是由于不懂技术,去年15桶蜜蜂一下子就死了13桶,他心痛得连饭都吃不下。王玲上任之后,专门到罗建华家为他送去了养蜜蜂的科普书,照着书上的法子,罗建华现在已经新发展了3桶蜜蜂。
给村民送科普书籍——王玲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让紫云村村民对她刮目相看。10月中旬,趁着周末,王玲乘坐40多分钟的摩托车到普光镇,再坐公交车赶到宣汉县城图书馆。在那里,她自费200多元,购买了20多本科技书籍,根据之前所做的调查,将这些书籍有针对性地分送到部分村民家里,很受大家欢迎。“其实,最初兴致勃勃买书是准备自己看的,没想到那些讲种植、养殖的书比大学课本难‘啃’,看得头都大了,就想还不如送给‘对口’的村民自己看。”王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抗击冰雪的48小时
今年1月12日至2月中旬,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老君乡,整个老君乡为茫茫冰雪所覆盖,山上的老百姓持续断粮断水,“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地上全部结了厚厚一层冰,足有20多厘米深……”这场雪灾给老君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P>
冰雪,压断了饮用水管;封住了进山的惟一通道——普(光)老(君)公路。送水车上不去,救灾物资进不来。为了打通老君人民的“生命通道”——冰封的普老路,老君乡党委决定铲雪除冰。
1月29日一大早,王玲便与村社干部群众一道扛起铁锹上公路清除厚厚的积雪,“哐当!”铁锹击打在坚硬的冰面上,震得虎口生痛,不一会,王玲手上就磨出了两个豆大的血泡。
饿了就干吃方便面,渴了就抓一把雪塞进嘴里,累了就在路边石头上坐一会。夜深了,雪仍下个不停,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天快亮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王玲拿着的铁锹突然与木柄松脱,她因为惯性狠狠地扑倒在地上,身旁的一位村民眼明手快紧紧抓住她的脚,用力把她拖回路中央。这条从金岩关到豌豆地沟的山路特别险,路边就是万丈悬崖,王玲吓得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眼泪一下子就哗哗流了出来。可惊魂甫定,休息片刻,她很快又加入了抢险队伍。
30日凌晨,王玲与抗灾突击队一起抢时间转运大米、食用油等救灾物资,她脚拴草圈、手持电筒、背着背篓,一趟趟往返在普老公路至老君场镇的路段上,与紫云村村社干部一道组织村民抗灾抢险,声音嘶哑了,就比划手势。记者询问,“这么辛苦,这么劳累,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玲笑了笑,“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苦、感受累,只是拼命地抢时间铲冰、运救灾物资,在雪灾面前,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苦和累好像都弱化了。”</P>
救灾物资背运结束,王玲又与乡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收集稻草,给公路铺稻草,为运水车开路,直到31日凌晨5点,所有工作才基本结束。正当发着烧、两天两夜一直与冰雪战斗的王玲准备好好休息一下时,接到通知,让她马上赶到乡上打印救灾汇报材料——因为整个乡只有她是电脑行家
记者手记
一名年纪轻轻的女大学生在如此偏远落后、连公交车都不通的大山里作“村官”,可以想象,其间有多少艰辛、多少孤寂、多少挣扎……然而,在讲述6个月的“从政”经历时,王玲更多时候都是微笑着的,这个开朗的女孩仍然喜欢唱歌,“还喜欢在乡干部家看电视时跟人家‘抢’频道,错过了‘同一首歌’会懊恼半天。”临别前,王玲气喘吁吁地特意送给我和同事每人一大袋不知名的野菜:“刚采的蕨苔,山里野生的,带回去尝尝!”回到家,用百度搜索,电脑屏幕上跳出这么一串文字,“蕨苔,由蕨茎长出的嫩苔,味微苦,有清热降压治癌作用。”这大山里的野生蕨苔不正像王玲吗?也许不起眼,但却是山里人家的宝贝。祝福王玲能够像蕨苔一样在老君山里茁壮成长,为山里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