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大学生“村官”成“孩王”同样有作为
时间:2009-10-28 15:09:3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贝宜可

作为黄山市2007年选派进村任职的297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张玉春现在是歙县桂林镇吴川村村委会主任助理,还是村“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常务主任。在她的努力下,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已经成为全县的榜样,受到全国妇联、安徽省妇联等单位的关注。目前,张玉春主持的“吴川村的留守儿童工作研究”已由有关部门申报为安徽省省级社科研究课题。(420日新华网)

大学生“村官”从城市到农村,从课堂到田间,是为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新农村建设,体现自我的价值,在农村中得到锻炼。但是具体到农村应该做些什么,怎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村官”,这是每个“村官”必然要面对的课题。

张玉春刚进村不久就接受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这项工作在平常人眼里只是个“孩子王”,整天与孩子打交道,似乎与其学的旅游专业挨不上边。但此工作异常的重要,留守儿童的特殊处境,更需要得到关爱,更需要精心的呵护,要真正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非下足功夫不可。为了能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时、定点、定人有序的开展,她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召集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为留守儿童配备了“代理家长”;为了使孩子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在她的争取下,专门腾出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场所,为孩子辅导作业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定时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定期让孩子们与父母通电话;等等。为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爱,她却远离了自己的爱: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村里的留守儿童,张玉春把自己当时不满7个月大的儿子送回蚌埠老家交给父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村里的这些留守孩子,我也成了一位留守儿童母亲。”这种真心的投入,为“大爱舍小爱”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村官”风采。

也许有人会说,堂堂的一个大学生整天与孩子打交道,荒废了自己的专业,是一种知识和人才的浪费。殊不知,任何的人才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艰苦环境的磨练,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么一种环境里进行锤炼,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自身的人生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石。张玉春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农村,把自己的关爱献给留守儿童,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这是知识和才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好的诠释。

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村官”分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分工,每个“村官”都有不同的定位。要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最重要的是适应当地的环境,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不讲条件,克服困难,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张玉春的事例证明,大学生当“村官”是农村人才的补充和提高,是新的理念,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好方式,农村为大学生的成长铺设了一条宽敞的大道,在这里,大学生“村官”们大有作为。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20/content_8012710.htm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