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各有所长 仁寿县大学生村官干部村民都夸很能干
时间:2009-10-28 15:09:4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象刘艳一样的大学生村官来了,村上的干部说工作的担子轻了,群众说困难又多了一人帮;

象阮强一样的大学生村官来了,村上的干部说工作的思路活了,群众说致富又多了一人带;

象赵永胜一样的大学生村官来了,村上的干部说工作的信息通了,群众说技术又多了一人传。

2007年9月,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选聘,130名大学生在529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仁寿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转眼半年过去,他们在陵州大地上迈出了怎样的步伐?

刘艳——心系村民

自去年9月以来,在古佛乡利群村,村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位背着挎包、穿着一双白色运动鞋的女青年奔波于乡间小道,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了她叫刘艳,是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生,现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自任职以来,她就把走村串户作为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不是为落实村上的大小事务,就是为群众忙活杂七杂八的小事,过去听见狗叫就感到万分惊恐的她,如今已逐步褪去初来时的稚气,不管到哪里都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同时还不忘大学时写写记记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刘艳的村情笔记快写满了两本。

也许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关爱怜悯之情,在她的笔下、心里更多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初到利群村, 4社的村民饶万蓉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们家里,由于缺乏劳动力,全年全家收入不到两千元钱,大儿子外出务工已有7、8年没有了音讯,小儿子刚满9岁,谁知去年溺水身亡,原本快乐的四口之家如今却剩下体弱多病的老两口,失去了精神支柱的饶万蓉成天精神恍惚、麻木无语。在了解饶万蓉一家的遭遇后,刘艳没事就爱往她们家里走,帮着收拾家务。

阮强——为村民学技术

不懂农业技术,就当不好村上的干部——这是农旺乡李坝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阮强的父亲在他上任前赠送他的一句话。上任不久,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迟迟不能实施,让他明白了这句浅显字义下隐藏的责任。

阮强的父亲曾在基层工作过几十年,在离岗待退后到乡下承包了80亩土地种上了柚子,去年果园获得了丰收,每亩效益达到了2000元。父亲的成功给了阮强启发,每到周末,他总要到果园呆上一天两天。

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阮强逐渐学会了柚子的种植管理技术,同时也明白了置身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果苗种上。

要想群众干,还得干部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阮强向父亲要了300株果树苗,免费把市值5元一株的苗子分发给了一位家庭困难的村干部和两户贫困户,自己兼职技术员,帮着管,帮着干,建立了李坝村的也是他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块结构调整示范田。

赵永胜——村民的“邮递员”

对大学生村官而言,不管是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还是村主任助理,三年过后面对第二次就业是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余载寒窗苦读而练就的专业特长,是否会与三年的任职一样渐渐走向零点呢?毕业于川师大计算机专业、现任禄加镇永付村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赵永胜有他自己的招数。

针对当前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出现的基层骨干队伍业务不熟、站点维护难等实际问题,从发挥专业特长出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赵永胜主动向镇党委申请,承担了全镇远程教育站点维护工作和操作员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到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骑摩托车,确保了站点有故障当天能排除,骨干学习有需求随时能辅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赵永胜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上逐步积累了一些灵活实用的办法。

在他的衣袋里,随时带着两个大容量的U盘存储器,不管走到哪个接收站,就把网上收集来的符合当前群众需求的资料拷贝到电脑当中,既解决了站点操作员耽搁务工时间去下载资料的问题,又为一些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节约了电费,村上的操作员高兴地夸他真实在。

把专重大户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料送到田间地头,再收集群众新的需求,这成了赵永胜平常工作的一项平常内容,用他的话说,希望自己能成为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邮递员”。(王昆鹏 潘建勇)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