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民多关心,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马炳超这样解释自己当选的原因。每到冬天,她都会通过村里的广播,叮嘱生火取暖的村民注意预防煤气中毒;她还收集了全村村民的手机号,把农业科技信息随时发送到大家的手机上。2006年7月,她刚到任,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村里做了今后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还多次回母校求教老师,准备检测本村的土壤性质,试种草莓等经济效益见效快的作物,改变村里的生产结构,提高村民收入。
马炳超只是北京农学院2006年至今180多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学校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对工作一年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给予2000元的奖励。昨天,马炳超和推动村里“葫芦种植业”发展,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葫芦妹”的胡一萍、为村民建设流动图书馆的罗昊等30名2006年7月开始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获得该项奖励。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