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成长帮带机制。采取领导一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部分工作的议定过程,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指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村(社区)干部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典型引导机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以“典型示范、实际引导”的原则,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素质、工作适应能力,增加社会工作经验。
三是建立岗位交流机制。安排大学生村官在镇信息办、农技中心、应急办、社事办等部门多岗位锻炼,并通过阶段性分配工作任务、抽调参加“急、难、险、重”工作等方式,提高工作强度,获得更多更广的工作经验。
四是建立定期汇报机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掌握近期思想动态;要求每季度上报书面总结,分析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强化其自我总结能力。
五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大学生村官遵守工作纪律、完成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将大学生“村官”纳入村(社区)干部年终目标考核管理,列为“双述双评”的考评对象,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高度责任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