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讲台当“村官”
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的李飞参加工作9年来一直在南川初中教政治课,农村出身的他始终忘不了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村子经济最细小的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县上公选“村官”活动给了他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一路过关斩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下讲台有滋有味地当起了家乡西华镇上亭村村支书。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上亭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群众日子并不富裕。李飞担任村支书后,面对村口公路沿线房屋摆布杂乱、形象极差的问题,白天黑夜走访农户讲道理、说利害、明是非,做通大部分群众思想工作后又带领大家实施上亭新农村示范带建设项目,协调乡亲们拆违建新、改造村落。同时他还和有关部门衔接水、电、暖、排污排洪、通讯等配套设施。并组建民调小组,深入农户家中排查纠纷,讲解政策,化解土地、家庭邻里纠纷等11起。如今村上上访闹事少了,邻里互助多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了。
针对少数群众坐吃征地款的现象,李飞感觉很揪心,他发挥当教师的嘴皮子功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说教,让他们明白“坐吃山空”的危害,引导他们发展商贸走可持续增收的路子,群众想明白了,公路沿线农户按照村里统一规划开始修建商贸房并很快增加到了34户。他积极走访致富能人,征询致富良方,倡导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目前村里新增专业养殖户6家,56户群众购置车辆跑运输,20家开上了出租车。
新“官”上任三把火
回族职工禹生礼近20多年一直担任山寨回族乡广播员,随着时间推移,他觉得自己当包村干部为村上出谋划策放不开拳脚,经过竞选担任了神峪乡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感觉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吉家河村391户1608人,80%的耕地是山坡地,粮食产量低,群众收入单一,生活比较困难。为尽快改变村里贫困面貌,他一上任就烧起了强村富民的“三把火”。首先,他深入村社和农户家中广泛开展调研后,认为神峪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蔬菜。他说干就干,与陇县东南镇种菜专业签订了温棚蔬菜建设协议,由专业户承包蔬菜种植技术指导、菜苗成活及温棚管护,当地农民出地出力学技术,半月时间建起了有100座拱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并多次组织群众赴陕西陇县学习栽培技术,邀请种菜专业户前来讲解温棚蔬菜栽植经验,使温棚蔬菜填补了全乡空白。目前蔬菜已开始上市销售,十分抢手。在第一把火燃烧正旺之即,禹支书又点燃了吉家河养殖小区建设第二把火,他多方投资50万元新建吉家河养殖小区,在完成规划设计的同时举行了该项目建设招标会,与8户养殖户签订了项目建设责任书,全村草畜产业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化路子。第三把火是解决全村群众最关心的吃水和行路问题。他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多方筹措资金,完成自来水入户120户,硬化新村道路3公里,整修村社道路1600米,栽植绿化树200棵,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让村里发生一个大变化
33岁的李治军2005年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二支队机动中队服役3年,1999年底退伍后在东华派出所联防队工作两年,随后在县市政工程公司工作,于2005年下岗在家。一度心灰意冷的他这次通过公选村支书找到了人生新的坐标——当上了上关乡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我不仅要融入村民当中,还要考虑发展产业的问题,争取尽快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这是李治军当初的承诺,他上任后更以吃苦在前、敢打硬仗的实际行动,让大伙看到了希望。
坐落在关山余脉褶皱里的王家沟村地广人稀,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他一上任,就挨户串门子了解村情民意,和农民谈心交朋友,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在实施双垄沟播全膜玉米种植时,他抓紧学习掌握技术,手把手给群众示范,帮助群众认识和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全村率先种植地膜1400亩,走在了全乡前面。为解决村里脏乱差,改善基础条件,他和农民们一起打地铺,啃干粮喝凉水,硬是开出山道2公里。在旧村改造中,他采取各个击破、以点带面的办法,帮助群众消除等待观望心理,让积极性好的群众走在前,目前有56户进行房屋改造,8户已完成。为了方便群众购买商品,他多方筹资,依托村部开发商品房11间,修建了小广场、篮球场,维修了村部院落,改善了村里面貌。李治军告诉记者,“王家沟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不怕吃苦,怕的是辜负了群众期望,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村里一个大变化。”
喜欢这样的“当家人”
在安口镇关庄村干了11年支书的杨德学积极响应县委号召,选择了全县最偏远、最贫困、距他家最远的村——砚峡乡韩河村当支书,而且实践已证明了他正在付出百倍的努力向前奔。
韩河村3个合作社分布在十几道山梁之间,社与社之间距离都在四五公里以上,杨德学积极发动群众拓宽东沟至韩河村道路3.5公里,硬化中心村“一纵两横”街道1公里,使这一距离大幅“缩短”。新建村文化广场1处,改造学校操场2500平方米,新修了文化墙、宣传墙、花坛。基础改善了,可村民富不起来咋办?他组织群众种植中药材500亩,依托“投牛还犊”项目修建牛棚15户,种植牧草580亩,使全村牛存栏达到500头,人均从中增收近1500元。他紧紧抓住中煦公司建设石堡水库的机会,动员经济条件好的村民组建了运输队,有6户村民参与水库物资建设运输。
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村民陈金生说:“杨支书一个外乡人,死心塌地带领我们致富,很让我们感动,这样的当家人我们喜欢”。(石巨福张 正)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