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拟与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办学,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村务管理人才。”3日,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了这个消息。
为了培养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一定了解的新型村务管理人才,培训班将把那些经村两委同意、愿意回到本村从事村务管理工作的普通高中或同等学历的毕业生,培养成“本土村官”。
培养新型村务管理人才
“在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后,连许多年轻大学生都会感到以前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够用,亟须充电。所以,该班不仅要让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社区管理理论与实务、城市管理学等必修知识,还为他们设置村财管理、村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组织法等选修课程。”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黄涛说。
培训班将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培训:首先是专家授课,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知名教授就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讲解;其次是实践经验交流,请来优秀基层组织负责人传授农村工作心得,安排优秀学生村官代表交流工作体会;再次是座谈研讨,通过组织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最后是考察参观,用事实说话。
在谈到学习收获时,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老师表示:“届时,专家教授将把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和农民最关心的事情讲活、讲透。培训班还将帮助来自省内各地的年轻学生建立联系,以后他们可以为自己所在的村干很多事。”
“本土村官”扎根农村
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说:“培养‘本土村官’与我省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略有不同,更为确切地说,侧重点是在培养‘本土村官’。他们有望成为土生土长的年轻村干部,通过为期2年的全日制脱产学习,毕业后取得大专文凭,有望回到本村工作,建设自己的家园。”
据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统计,目前全省约有12000个村,截至目前,省小康村发展促进会已经与省内3000多个村的村两委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培养年轻有为的“本土村官”。该计划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