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山下乡运动凸现中央人事新战略
从西部志愿者到大学生村官:一代青年对中国土地、中国农民的情感与认识,将影响中国未来政治家的视野高度。
记者 任君 摄
在中组部作出10万大学生进村下基层的动员部署之后,从上月开始,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率团奔赴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招揽2000名大学生“村官”。日前,根据重庆市人事局的统计显示,报考者已超过计划数的4倍。这是重庆首次面向全国大规模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
按照重庆的规划,这2000名“村官”在两年后,若考核合格,将直接录用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该政策开全国之先河。而未来5年,重庆按此待遇招聘的大学生“村官”数将达1万。
有媒体称,这是新一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而重庆市委组织部官员则指出,以后区县(自治县)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或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时,将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新提拔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原则上必须要有基层锻炼经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干部和农民的感情,并向农村基层补充新鲜血液。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是重庆人才战略的一次创新,开历史先河。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话来说,就是“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重庆广撒“英雄帖”
7月6日晚22点,王寿波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他在思考全镇的公路到底怎么建,才能少花钱,又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方便出行。王是重庆綦江县新盛镇党委委员,负责全镇公路规划和建设。
2003年,在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王寿波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到綦江县新盛镇服务。2005年,他通过竞选成为新盛镇气田村党总支书记,由此成为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第一个成功竞选成为“村官”的大学生。2006年,他获任新盛镇党委委员,成为新盛镇9名班子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我是运气好,才被提拔得这么快,在新的岗位上更需要实力作支撑。”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王寿波对自己的“迁升”如此评价。
王并非孤例。按照重庆市的规划,全市未年5年要选派1万名大学生担任“村官”。这个数字是2008年到重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全部人数的10倍还多。
6月5日,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率队奔赴武汉,启动了这一庞大的“村官”招聘计划。之后,招聘团队奔赴北京、上海等地,向全国高校学子广撒“英雄帖”,为各方瞩目。
所谓大学生“村官”,主要是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陈存根表示,重庆此番招聘大学生“村官”,不仅在工资待遇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满两年后,如考核合格,将直接录用为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村服务年限也将计入工龄。此举开全国先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