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报道说招考330名“大学生村官”,竟吸引了来自四川各地的2063名大学毕业生报考,其中有硕士毕业生6人。这是不久前结束的眉山市2008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笔试现场传出的喜人信息。笔者为这些大学毕业生们的选择感到高兴。
大学毕业生争相报名到农村当“村官”,说明其就业观念正发生变化。想当初,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多数选择到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更多的跑到沿海开放城市。而今天,我们这些内地农村的“村官”岗位,也成了大家争夺的“香饽饽”,其中最高的一个村竟然有28人报名竞争。这表明,一方面与国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策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及就业观念在改变有关。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从今天农村的现状来看,知识和人才方能缩小城乡差别。要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今天,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自然给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把自己所学能派上用场,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进而把基层视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追求,这是很自然的。而且,年轻人的成长速度与他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下基层锻炼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从长远来看,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