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现实生活中、论坛上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村官工作充满了抱怨,色调以灰暗的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人作为一名在职两年多的大学生村官,从大学生村官的角度分析,原因大概有三:
一、经济待遇相对低。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待遇低?主要是因为没有编制。其实这得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说起,记得有位领导非常贴切的剖析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群体呢?概括而言有这么几个特点:1、家庭条件一般,无权无势。2、学习中上,不好不坏。3、以前的工作不如村官。说白了村官相当于没有关系的临时工。不过国家财力也是有限的,对于这一“过渡性群体”肯定不会投入太多,毕竟不是公务员或事业,只是国家在为当年大学盲目的扩招买单。
二、组织上关心较少。很多地方大学生下去了就基本不管了,乡镇不管,村里的看到乡镇都不管他们就更不管,使得不少大学生村官体会不到组织上的关怀,工作便缺乏动力、主动性,得过且过。现在的情况是中央很重视,到了地方只是一项常规工作,仅此而已。
三、激励制度不完善,出路模糊。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不少地方出现了工作干好干坏结果一个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很大一部分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暴露了激励制度的重要性。同样若问大学生们为什么来当村官,我相信80%以上的人是为了以后的公务员。但随着三年的期满,时间的临近,不少省份还是没有明确的措施,让第一届村官寒心,使后几届的村官担心。虽然如此,但是在我们心中仍然坚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踏实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