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已经有3年了,这是解决村级组织领导人素质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让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农村,有更好的发挥作用的平台并真正实现职业化,当前我们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准入问题。当前,不少大学生报考“村官”的动机很复杂。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政策导向,让大学生在报考时把献身农村事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为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报考人员充分认清自身的职业兴趣和客观条件、“村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前景。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标准,以确保他们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村官”的使用问题。许多大学生“村官”刚从高校毕业,对农村工作的熟悉与适应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为此相关部门在加强培训指导的同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他们进入村级组织的中心工作,而不仅仅是从事一些打字、档案之类的勤杂事务。同时相关部门和村级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放手放权。另外,一些镇(街道)由于工作需要,常常把大学生“村官”借到镇(街道)里打杂,这种情况也需要逐步加以改变。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从目前的情况看与企业大致相当或略高,但与他们的心理价位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一些比较富裕的行政村,与主职干部的差距更大,这种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因为待遇是一个关系到“村官”职位吸引力与作用发挥的重要问题。目前,一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已经开始享受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和工资待遇,我县也需要采取类似措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村官”待遇应当与所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以增强竞争性、挑战性和激励性,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问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有社会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对于具备农村社会工作能力和潜质的大学生,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村两委选举,成为所在村的班子成员(户口问题不是一个复杂问题,因此不应该成为障碍)。事实上,我省今年上半年被选举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大学生已多达300余名。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采取积极措施,让大学生“村官”有更多脱颖而出、进入更高部门的通道与机会。
评论 |
|